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讓愛零距離」護偏鄉老人 3年培育150名照服員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一天兩班公車、開一小時山路才能抵達醫院,這是偏鄉面臨的困境。2015 年起,「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推動偏鄉老人照顧計畫「讓愛零距離」,今(22 日)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服務社工分享三年來的心得,計畫執行以來,培育出 150 名在地照顧服務員,超過 3 成實際投入照顧工作。

老盟與滙豐銀行聯合 9 個在地團體,共同推動偏鄉老人照顧計畫「讓愛零距離」,透過培育專業人才,提供送餐、陪同購物與就醫等服務,改善長輩的生活品質,三年來,照顧服務不但成長逾 5 成,交通接送使用率更成長超過 1 倍。在偏鄉人才留任方面,老盟認為,透過在地人才的培育,讓年輕人回鄉、讓愛零距離,才能讓偏鄉老人得到應有的照顧。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理事長吳清同。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據內政部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 14%,而全台共有 65 個偏遠鄉鎮,許多地區老年人口占比超過 20%,偏鄉因就業不易、年輕人口外移與地理環境等因素,服務資源難以建置。老盟理事長吳清同表示,偏鄉最大的困境在距離,因為距離,造成就業不易、年輕人出走、醫療與相關資源進不來。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寶靜提到,在偏遠地區培育在地專業人才,提供長照服務的重要性。她說,社工與照服員常以自己熟悉或習慣的方式服務老人,導致老人的接受度不高,規劃課程應從個案的主體性出發,融入長者的服裝與飲食文化、打獵與農務的經驗,同時提供好的勞動環境與薪資條件,才能將年輕人找回部落與家鄉,讓偏鄉老人獲得應有的照顧。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寶靜。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投入偏鄉長照服務的布農族青年、台東海端鄉愛德婦女協會社工高君華(Lumav)在記者會上,分享自己成為社工的契機。他說,自己原本在台東鄉公所社會課服務,當時有位獨居長輩申請安養照顧機構,候補了兩年時間,終於等到名額釋出,但不幸的是,兩天後長輩在家附近跌倒,送醫後沒幾天便去世。這件事帶給他很大的衝擊,讓他決定轉職擔任社工,希望能就近照顧長者,縮短長者等待長照服務的時間。

風災路斷照顧困難

高君華(Lumav)也提到,在台東,許多接受服務的長輩都住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一遇到颱風,道路就中斷,照顧的難度相當高。曾有位利稻部落的阿嬤告訴他:「能不能請你們慢一點走?」在阿嬤的言詞之中,表達出很開心能有人陪伴,卻也透露偏鄉人才難久留的狀況。

台東海端鄉愛德婦女協會社工高君華(Lumav)。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他強調,要留住人才,關鍵是用在地的方法培養。在愛德婦女協會,會讓有意願服務的青年先從助理與行政職做起,一邊熟悉組織的工作內容,一邊進修與培訓,養成專業能力後,再擔任社工,目前協會在海岸線、縱谷線與南迴線的人員都是這樣帶起來的。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