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日治時期鳳梨罐頭工場再現 科技果農進駐

圖片來源:中央社

高雄「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是全台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鳳梨產業建築,經高市府兩年修復,18 日啟用。科技業出身的果農巴錦楙進駐,增加場址附加價值。

高雄市文化局訪查發現,日治時期台灣曾有 81 間鳳梨罐頭工廠,但至今僅存一間,就位在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火車站外,這是台北大稻埕商人葉金塗 90 多年前南下鳳梨產區設立的鳳梨罐詰工場,歷經多年滄桑,目前僅存 3 座,被高市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經過文化局兩年整修,蛻變為台灣鳳梨工場。

高雄市文化局表示,大樹九曲堂因地利之便,先後有 11 家鳳梨罐頭工廠在火車站周遭設立,現僅存的泰芳商會第 3、4 鳳梨罐詰工場,在二次大戰後成為國軍汽車保修廠眷舍,稱為九曲新村。後來因眷戶搬遷,經在地人士爭取,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迄今。

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表示,修復工程規劃以讓台灣鳳梨工場風華再現為目標,園區內展示特色採雙主軸進行,以大樹在地人文特色為經、台灣鳳梨與罐頭發展史為緯。

他說,館內最大特色是展示 50 多張鳳梨罐頭標籤,也提供罐頭封罐體驗,另與在地業者合作販售鳳梨相關文創商品與鳳梨冰品,搭配戶外鳳梨田景觀,跨域加值作為農產推廣場域。

台灣鳳梨工場將串連附近的九曲堂車站、舊鐵橋、三和瓦窯、竹寮取水站等景點,形成文化廊帶,帶動文化觀光。

另外,文化局基於與在地合作及支持青年返鄉投入鳳梨產業,邀請巴錦楙成為台灣鳳梨工場營運夥伴,他於園區內C棟建築開設旺來會社展售有機鳳梨產品、大樹在地冰品及鳳梨相關文創商品,另在園區種了 14 種不同品種的鳳梨。

巴錦楙曾任台積電主管、日月光公司資深廠長,如今卻是滿口鳳梨經,儼然是名鳳梨通。

巴錦楙是大樹龍目社區在地人,身為科技人卻對家鄉的鳳梨美味情有獨鍾,離開科技業後返鄉接下家裡果園,將果園轉型成為有機鳳梨農場,以管理科技廠的專業管理農場,並聘用在地人投入有機農作,造福鄉梓。

巴錦楙認為,在科技業所學導入農業管理,可創造農業轉型再生,「吃果子.拜樹頭」是支持他投身家鄉農產的最大動力。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