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賦予老屋新生命 青田七六的前世今生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老房子承載人們的生活足跡,保留情感的美好溫度,是可以被閱讀、用來懷想舊時光的故事。位在台北青田街巷弄的「青田七六」,是座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靜謐清幽的空間、綠意盎然的植栽與水光瀲灩的池塘,吸引許多旅客流連忘返。

「青田七六」原先是日本教授集體開發的住宅群之一,由研究甘蔗的農業學者足立仁興建,於 1931 年落成。二戰結束後,馬廷英教授被派遣來台,負責接收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與重建地質學研究等工作,在友人的引薦下入住該地,到 2007 年為止,這裡一直都是馬家。

位在台北青田街巷弄的「青田七六」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為了延續馬廷英的學術精神、維護國內科學界名人故居,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於 2010 年接下這座市定古蹟的經營維修。2011 年 6 月,「青田七六」正式開放民眾參觀,舉辦一系列導覽活動與講座,並提供餐飲服務。

「青田七六」的導覽也很不一樣,融合地質科普、空間美學與歷史文化等議題,涵括面向甚廣。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文化長水瓶子(簡肇成),從日式建築的特色談起,穿插足立仁與馬廷英的生平故事、學術研究,引領大家穿越百年歷史,一窺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文化長水瓶子(簡肇成)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現在的青田街,過去是日治時期的昭和町,附近多為洋和折衷式建築,結合日式木造材料與歐式格局配置。根據不同興建者的喜好,每座建築的外觀與空間規劃也有所差異,像足立仁教授就特別在庭院設計一公尺深的水池,不僅具有消防救火與降溫通風的功能,也能讓患有氣喘的兒子游泳健身。

傳統日式屋舍大多是紙門,但「青田七六」幾乎都使用玻璃門窗,營造通透明亮的舒適感。在緣側的玻璃窗又稱為「多福窗」,中間是一處大面積的透明玻璃,周圍鑲著 80 年歷史的手工老玻璃,從反光處能見到些許波紋,擁有獨特的細緻韻味。

「青田七六」在緣側特有的「多福窗」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為了讓大家認識日本文化,水瓶子講解榻榻米相關的禮儀與鋪法,像走路時不能踩在榻榻米的疊緣,才能延長它的使用壽命,也有尊敬神明的意味。榻榻米的擺放方式,一般讓疊緣接縫呈現「T 字型」,唯有在發生不幸或舉辦喪事時,才會使用的「十字型排法」。

榻榻米的「T 字型」擺法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畢業於台大地質系的水瓶子,也談起他老師的老師─馬廷英教授,這輩子有兩件「因禍得福」的事蹟。他說,1933年中日爆發戰爭之際,日本政府刁難東北滿州地區出身的馬廷英,要求改用日本姓名、回到滿州地區教書,才授予博士學位,但馬廷英不肯,他的老師將其論文寄至柏林大學,最後取得德國與日本的雙博士學位。

馬廷英教授的文物展示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他也提到,馬廷英是1945年由陳儀派遣來台任教,原本有望接任台大校長或教育部長,但因為陳儀失勢與留日經歷,後來政府改聘北京派的傅斯年擔任校長,從此他專注研究與教學,積極探勘台灣的天然氣與石油,1970 年代起受到美國地質學界重視,成為世界知名的學者。

馬廷英是台大地質科學系第一任系主任,教育無數學生。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台大地質系從阿根廷發現的隕石中鑑定出三種新礦物,將其中一款以他的字命名「馬廷英─雪峰石」,水瓶子也在「青田七六」規劃地質標本展示與相關展覽,將生硬的地質科學運用至日常生活,讓更多人了解周遭環境。

水瓶子在「青田七六」講解地質學知識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SaveSave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