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貿易戰威脅 人民幣急貶考驗北京

美中貿易戰煙硝瀰漫之際,人民幣過去一個月兌美元重貶近 4%。面對資本外流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面臨抉擇,是否要走回頭路,干預匯市阻貶人民幣。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中國交易的人民幣即期匯率 3 日早盤一度貶值 1.1%,創去年 8 月 7 日以來最低盤中價位,收盤貶幅縮小為 0.3%,報人民幣 6.6672 元兌 1 美元。

為安撫投資人緊張情緒,人行當天以行長易綱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形式,在官網發文指出,近期匯市波動主要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北京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政府顧問與分析師表示,未來幾個交易日人民幣若持續走貶,人行可能會設法控制貶值速度,包括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今年稍早,人民幣一度是新興市場表現數一數二的強勢貨幣,過去一個月卻迅速淪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6 月 1 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近 4%,且幾近回吐年初以來兌歐元與日圓等一籃子貨幣的升幅。不到兩個月前,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年初以來升幅達 3.2%,如今只剩 0.9%。

人民幣走弱的另一背景是美中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威脅升溫。兩國預定從 7 月 6 日起,對各自出口總值 500 億美元的貨品加徵 25% 關稅。

雖然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出口商外銷產品有利,但政府顧問表示,北京不希望人民幣走貶造成市場大亂。中國官員曾說,北京不會以人民幣貶值作為在貿易上反擊美國的方式,但人行近期的貨幣寬鬆措施增加金融體系內的資金供給,已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面對人民幣兌美元走貶,人行大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部分原因是人民幣 2015 年底和 2016 年重貶時,人行曾出手干預,之後試圖讓市場恢復對人民幣幣值的決定性作用。

人行現在面臨的問題和過去一樣,也就是人民幣單向變動是否會引發擾亂中國經濟的投機性資本外流。若有太多資金逃離中國,恐使債務違約日漸增加的金融體系陷入流動性短缺困境。

報導指出,人行可用的工具之一是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的「逆周期(反景氣循環)調節因子」。

去年下半年,人行動用這項工具抑制人民幣貶值預期,到了今年 1 月,隨著人民幣開始升值,人行暫停應用逆周期因子,防止人民幣升值過猛。如今,分析師認為這項因子可能再度派上用場,但此舉違背北京加速推動人民幣匯率自由化的承諾。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