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當網路票選成為雙面刃,專業評審是必要之惡

圖片來源: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臉書

原文出自林慧秋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昨天身分證 Redesign 的結果公布了,我覺得第一名挺好的,但很多人不滿意,大抵是因為與自己的投票意願不合,那時我就開始覺得這件事有點怪怪的。

一夜之後輿論發酵了。

早上七點多,我看到聶永真親上火線說明,心裡想終於有人說出我的想法了,那就是「專業評審加入決選是必要之惡」。因為時間還很早,回覆留言的人不多,底下有一個人態度強硬、緊追不捨地要聶給出交待。

一瞬間那種荒唐的感覺油然燒了起了大火——為什麼需要這樣?他不是主辦單位,什麼時候評審必須親自去阻擋砲火、去苦求每一位民眾滿意?

光是回覆一個人留言,就需要花上很多時間,而且也未必能讓對方信服。那麼如果來上十個人、百個人呢?評審確實需要為自己的裁判負責,但如果事情是這樣運作的,還有誰願意當評審呢?

*

但是,聶大概是最有資格表達立場的設計師了,當留言出現質疑時,只要支持者拋出一句「他是 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設計師」對方也只能摸摸鼻子啞口無言。畢竟再怎麼堅信自己的美感也好,質疑了 AGI 就是跟「國際認證」唱反調。

所謂的國際認證,對某些相信數大就是正義的人特別有效。

當然,也只是一部分,也有很多人的人無論以情或以理都無法說服,因為他們只相信自己。做設計一直都是這麼艱難的事,因為美不美,根本沒有誰說了算

*

話說回頭,站在一個曾經參加票選比賽的人,我是怎麼看待比賽的呢?

還在學校時,由於畢業門檻或修課門檻,我們常常得要被推著去參加比賽。每當我在獎金獵人網站上瀏覽,點開、凡是「網路投票列入評分」的比賽,一律都先略過。因為我非常討厭拜託別人幫我灌票。

但總有一些時候還是要參加這類比賽,好在,網路人氣票選通常只是一個門檻,後續仍然會有專業評審負責決選。所以總是暗自想「就算不衝票也沒關係吧,如果作品很好,終究會被看見的。」

所以發現身分證 Redesign 的首獎設計,只有 46 票時,我並不因此覺得「這是一個很爛的設計」。正因為是過來人,所以會想:這只是一個羞於幫自己宣傳,並且相信作品夠好就可能會被看見的、默默努力的設計師。

設計獎獲獎作品「形|SHAPE」(設計師魯少綸)
圖片來源: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網頁identityredesign.tw

*

可是這個設計師,受到了什麼樣的對待呢?

因為和人氣獎相差了 9 萬票,所以自然遭到的怨忌很深。許多的留言執著在國號寫著「中華民國」或「台灣」,正如聶所說的,我們都想當台灣人啊!但是把氣出在得獎者身上是很不應該的事,反過來說,如果你喜歡「嶼民在地」單純只是因為上面寫著「台灣」,那也會讓我覺得非常可笑。

設計是離不開政治的,但設計也不能只有政治。政治可能是一國之事,但設計和美感是跨越國際的。設計不應該只遵循政治,正因為我是設計師,所以必須堅持這麼說。

*

可以想像,把「政治正確」無限用在設計上,會是多糟的事嗎?

事實上,無論從政治、或者單純的美感來看,設計決選結果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就至少,我想那些因為不太用電腦、不懂參與社群而錯過投票的長輩,肯定不會滿意。如此一來所謂的民意,到底又是哪些人的民意呢?

我看到有人對首獎的留言是「這根本沒有設計」「一張白紙排上去我也做得出來」還有「套公版的設計」——我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Serious? 留言的人是設計師嗎?

不,我並沒有要批評其他設計師的喜好。

我真正想說的是,想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就是如此困難的事,即便同樣是設計師,也會有各自不同的審美眼光。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設計圈閉門造車」,拜託!就算是設計圈,也是眾設計師天天相敵相輕好嗎?

*

正因為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所以才顯出專業評審之必要。我們只能把裁決交到幾個「大多數人」都能信任的人手裡,倚靠他們為大家決定。

同時,設計是一門專業,「美不美」只是一個基本門檻,作為將要讓全國往後使用多年的證件,更要考慮許多細節,包含閱讀的舒適性、可讀性、防偽等各種評估,而這些細節是非專業人士無法正確判斷的。所以,通過專業評審是天經地義的事。

藉由專業的評審輔助評選,並且設計出一套讓「大多數人」能接受的評審規則,大概是最好的方法了。

*

所以,我覺得這整個事件最應該檢討的事情應該是:「到底該怎麼設計出讓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評審規則

自社群網站發達後,不管辦什麼比賽,主辦經常都會要求規則加入網路票選。

使用網路票選當然是有好處的,一來站在主辦方的立場,只要花少許成本就能宣傳活動;站在參賽者立場,也能趁勢為自己拉抬人氣和曝光。

過往公家機關的活動也常如此進行,但在這次的狀況以後應該開始思考,當人氣票選成為雙面刃,到底應該怎麼處理才好?票選適用於各類型比賽嗎?票選是必須的嗎?如果不用票選,該怎麼讓民眾認同呢?

這次的人氣獎得到了 9 萬多票,關注越高,錯失所願時怨聲當然也會越高。有越來越多人關心公民設計當然是很棒的事,但在開放公民參與之前,怎麼規劃出比較沒有爭議的遊戲規則,大概是未來最大的問題。

延伸閱讀: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