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南王花環實驗小學 實踐卑南文化傳承

圖片來源:中央社

「老人問,為什麼受教育越高的孩子離自己的文化越遠?」南王花環實驗小學校長洪志彰說,聽到這樣的話他無言以對,但他透過編撰卑南族文化課綱,「把文化活在生活中」。

2018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共創會今天於台北文創舉行,眾人聚焦「適性學習」主軸,透過開放空間會議及創新短講,共同分享討論教育創新提案中,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

初為台東日語傳習所卑南社分教的南王國小成立於 1896 年,是東台灣原住民正式接受新式教育的開端,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原住民學校,於民國 105 年更名為南王 Puyuma 花環實驗小學。

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校長洪志彰「久將」今天在共創會短講中以「我的教育夢」為題分享,聽過很多老人說,為什麼受教越高的孩子離自己的文化越遠,「我聽到這樣的話其實無言以對。」

Puyuma意旨卑南族 10 個部落中的南王部落,古語中 Puyuma 有集中團結之意。花環為台灣 16 族原住民族中,最能突顯卑南族的穿著服飾特徵,任何重要場合包含婚喪喜慶,為族人戴上花環表示尊崇之意。

「假如教育是讓人越來越遠離自己的文化,那是教育的不正義。」久將認為,「把文化活出來,課程其實只是一種媒介,更重要的是文化該如何讓孩子成為卑南人應該的樣子:頭戴花環身穿族服,在祭典中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這才是最真實的期待。

久將所談的創新教育,是讓卑南族學校教育成為卑南族成長的一部分,他指出,創新課程的設計,是與部落耆老、學校老師及諸多專家們,花一年時間把卑南族文化課綱細目寫成教案來執行,「舉凡卑南族先賢、小米文化、卑南圖文之美、狩獵文化、土地信仰等,希望學生從自身的生活中學習,把文化活出來。」

久將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南王花環實驗小學有部分的課程在教室,但多數時間在戶外執行或進行田野課程操作,還有拜訪地方耆老以及參加祭典,透過這些生活中非常自然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生活的這塊土地上最深層的文化。

「創新教育與文化傳承其實並不衝突」,久將強調,從熟悉的文化中習得知識能力,從傳統的東西學到主流的課程,這樣孩子不僅可以更認同自己,同時也兼具雙文化的能力。

「自己戴花環是認同自己,別人替你戴上則是一種肯定。」久將說,實驗教育重新設計課程時,需要龐大有能力的人才投入,能力是整個實驗教育迫切需要,而人是最重要的核心,他衷心期盼台灣能成為打從心底真正尊重他人相互欣賞的多元社會。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