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青少年黏手機 家長好擔憂

金車文教基金會記者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智慧型手機幾乎成為生活必備品,金車文教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6 成 5 青少年的家長曾反映孩子手機使用時間過長,更有 1 成 6 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高達5小時以上。

金車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 2018 年青少年手機問卷調查報告,金車於 3 至 4 月針對國小五年級至高三生進行青少年手機抽樣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 2562 份,在 97% 信心水準下,正負抽樣誤差值為 3 個百分點。

金車調查顯示,如果沒有手機,77.4% 青少年會感覺不方便聯絡,56.8% 會覺得很無聊;38.2% 青少年手機可 wifi 上網,31% 是上網吃到飽,65.9% 青少年的家長曾反映孩子手機使用時間過長,但 44.5% 家長對手機管控採自由開放態度,45.4% 有條件管控,10.1% 則採嚴格管控。

調查發現,60.4% 青少年使用手機是為了閒聊,最常使用的功能以社群軟體、影音、聽音樂居多,56.7% 青少年曾用手機網購,60.7% 青少年的社群好友超過百人,78.5% 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手機 1 小時以上,更有 16.4% 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5小時以上。

金車基金會表示,智慧型手機幾乎已成為生活必備品,雖然讓生活更便利,但背後也潛藏危機,青少年可能過度依賴手機而產生「無機恐慌症」,如果經常機不離手,習慣沈迷於虛擬世界,還可能造成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社群好友多雖然可代表網路人氣,但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人際關係良好。

張老師基金會台北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也表示,使用手機已經是不可逆的情況,不管是休閒、學習和人際交往都跟手機與網路息息相關,針對高中以下學生,她建議父母還是要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並適度的管控。

涂喜敏指出,父母在管控過程中,要關心孩子的手機使用狀況,讓孩子表達意見並充分溝通,而不是一味禁止,否則可能造成親子衝突;如果只用外控,例如交換條件來限制孩子使用,可能等孩子上了大學後就管不動了,建議父母要從內控做起,透過溝通或鼓勵,讓孩子自發性地去學習自律或適度使用。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