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 14 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就職滿一週年,他在競選期間和勝選當天,反覆強調改革的重要性,一年來,他不只一次提到、也被媒體數度引用的一句話就是「我說到做到」。
這份堅定或許從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毫不在意民調下降,也不受街頭運動和罷工、罷課影響的態度,可知一二。
根據法國公眾意見調查機構(Ifop)數據,馬克宏去年 6 月的支持率還有 64%,今年 3 月掉到 49%。
一年來法國政府推動勞動法改革,透過行政命令給資方更多空間與勞方談判;另著手修理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負債病灶,開放競爭,新進員工不再享有優惠待遇;還變更大學入學制度,把抽籤制改為依申請資料決定;並將提高社會保險分攤捐(CSG)等。
這些改革自然觸發工會反對及民眾抗議,種種不滿都反映在民調數字上,但無論是去年秋天的反勞動法遊行,或今年春天的反國鐵改革及學生封鎖校園運動,都沒改變政府的態度。
在 5 月初的反改革遊行中,工會抗議人士告訴中央社記者,他不贊成馬克宏的政策,但也不得不承認,馬克宏說要做的改革,都照他想要的樣子在進行,沒什麼討論空間,說好聽點,算是沒欺騙選民。
這一年來,馬克宏推動政治道德法案、減少3成國會議員人數、降低居住稅額、成立日常安全警察、加速處理難民庇護申請等,每一項都是他的競選承諾,有些法案已由國會通過,有些還在中途。
當然,事事並非全如他所願,尤其是凝聚歐盟團結,打造更有效率歐洲的大志。具體構想如增設歐元區財長一職、擴大歐盟紓困資金、加強聯合防務等,尚未獲得德國等其他成員國支持。
另一個棘手議題是伊斯蘭教在法國的融合與自主。馬克宏有意提出相關計畫,包括教長培訓、清真寺資金來源管制等,希望減少外國勢力在法國的影響力。
這項政策難免觸及極端伊斯蘭勢力和基本教義派,可能要關閉一些清真寺、驅逐動機可議份子,這又牽涉到境內安全,不無政治風險,但馬克宏還有 4 年任期去運籌,他看來沒打算放緩改革腳步。
一年時間,也足以看出 40 歲的馬克宏惜言,同時建立權威的施政風格。
他上任後注重管理自己的媒體形象,鮮少公開發言,取消行之有年的國慶日電視訪問,並與記者保持距離,甚至決定把艾里賽宮內的記者室移出宮外,理由是要「擴大(記者室)空間」。
馬克宏習慣把說明政策的工作交給總理和內閣成員,親自接受媒體專訪次數寥寥可數,這不僅讓他免於陷入零碎的輿論和媒體戰,更凸顯每次發言的權威性與「含金量」。他曾提到,總統的話語要有力,就應只在必要時開口。
舉例來說,他上任兩個月,就與深受軍方愛戴的參謀總長德維利耶(Pierre de Villiers)為撙節問題鬧僵,馬克宏以統帥身分視察軍隊時,以一句「我是你們的首領」展現氣勢,雖招來傲慢的批評,但這是他立威的機會,掃去輿論對他太年輕、難擔大任的質疑;沒過幾天,德維利耶就宣布辭職。
法國媒體提到馬克宏由上而下的強勢施政風格時,常把他比作朱比特(Jupiter),也就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
前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在新書中回憶,馬克宏曾對媒體說「法國隱隱懷念君主制度,沒有王,國家頂端彷彿空了一個位置」,歐蘭德當時覺得那只是馬克宏的個人思辨,但如今回想起來,這段話與馬克宏行使總統權力的方式,似可互為映照。
根據西南報(Sud Ouest)與民調機構 BVA 於 5 月初公布的數據,多達 57%的受訪法國人不滿意馬克宏一年來的表現。
矛盾的是,巴黎競賽雜誌(Paris Match)4 月中旬公布調查結果,如果重新選舉,馬克宏在第一輪投票可獲 33%得票率,比去年實際得票率 24%還多出 9 個百分點,而且 57%的受訪者認為他會兌現承諾,這些數字比過去幾任法國總統都高出許多。
民調畢竟如浮雲,下一個具體探知民心的時機,是 2019 年的歐洲議員選舉。馬克宏向來主張歐洲一體,歐盟改革是他政治理念的重中之重,這場選舉對他和他的「共和前進」(LREM)黨來說,沒有失敗的餘地。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