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行動裝置使用,智慧手環業者結合信用卡以及交通票證,讓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能行動支付;但銀行表示,智慧手環目前普及率不高,是否帶動民眾刷卡習慣有待觀察。
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力拼 2020 年電子支付占比 52%的同時,國家發展委員會也看好數位金融發展趨勢,目標 2020 年行動支付普及率 6 成、2025 年進一步達到 9 成。
在政策積極推動下,銀行、電子票證、智慧手環、手機大廠、電子支付等各機構無不響應政策,推動多樣化的手機刷卡服務,現階段行動支付主流包含 Apple Pay、街口支付、Line Pay 等。
然而,現實生活中民眾雖可在手機上綁定悠遊卡等電票聯名卡,但需先換發 NFC SIM 卡,因此,使用手機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仍不普及。另外,民眾較常使用的國際行動支付如 Apple Pay,目前蘋果官網公告僅開放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以及英國 5 個國家部分使用搭配 Apple Pay 的 iPhone 或 Apple Watch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為提供民眾便利的支付環境,智慧手環業者 Garmin 今年 3 月攜手 iPASS 一卡通與中國信託、玉山、台北富邦、台新、國泰世華、聯邦等 6 大銀行,共同推出台灣第一個橫跨電子票證與信用卡的支付平台 Garmin Pay。
即民眾的 Garmin 智慧手環綁定這 6 家銀行的一卡通聯名卡後,進出捷運站或上下公車時,就可以智慧手環支付捷運或公車費。
對於智慧手環等行動支付正式跨入交通票證,渣打銀行表示,在台灣,交通票證的支付確實占了民眾刷卡支付相當的比例,若行動支付可以使用在交通票證的確會帶來很高的便利性。
不過,渣打也指出,相較智慧型手機,智慧手環在台灣的使用並未到達很高的普及率,是否能夠真正帶動民眾刷卡習慣有待觀察。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