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學校社區合作 樟湖國中小推動生態村

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本僅有 0.1 公頃的舊校區,經歷八八風災,尋找到 2.78 公頃新校地,雲林古坑樟湖生態學校與社區合作,經營有機農作,建構生態村,形成社區與學校合作的另類特色。

2009 年莫拉克颱風帶來八八風災,造成樟湖國小舊校區塌陷,經地方協助與企業贊助,4 年後在 5 公里外的古坑後棟仔山旁十字關,以生態理念建設新校區,成為雲林縣第一間生態學校。

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校長陳清圳說,八八風災後基於安全考量,為了避開土石流潛勢危險區及斷層線,找了 2 年來到新校區現址,再以 2 年時間興建,原本國小加上新增國中,設校於 2013 年 10 月 31 日。

現在新校區的土地面積 2.78 公頃,原本是一半公有地、一半私有地,陳清圳指出,現在已全部徵收,學校後方有階梯式茶園,以閩南式斜屋頂形式興建校舍,與以往學校不同的建築形式,也突顯不一樣的學校風格。

座落在翠綠山間的樟湖生態學校,可遠眺玉山,氣象萬千,在教育界具有知名度,原因在教學課程特色,陳清圳說,主題教學領域不斷創新,並融入社區與戶外課程,例如,學生畢業前必須爬過百岳中的 5 座、騎單車、專題研究、拍攝紀錄片、參與社區探討及問題解決等。

陳清圳談到課程設計目的,在與一般學校的教學內容有所區隔,這樣與山下的都市學校相比才有競爭力,也展現偏遠地區學校的特色,成為吸引學生趨之若鶩的亮點之一。

外界可能會認為,樟湖生態學校與華德福教育學校類似,陳清圳說,其實不太一樣,樟湖生態學校將人格教育和學科能力融合,將體制外與體制內不同型態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學生會讀書、人格自主能力也培養,若不這樣就缺乏競爭力,這也是樟湖生態學校的優勢。

校舍用途以不同顏色區隔,陳清圳指出,綠色是專科教室、紅色是一般教室、水藍色是住宿區,校舍建築與周邊自然融合,學生好像在大自然的教室中上課,培養出來的氣質也會不一樣。

最近樟湖生態學校有新進展,陳清圳談到校區後方茶園,種植過程會噴灑農藥,學生上課很不舒服,校方於是承租面積約 0.5 公頃茶園,與社區共同經營有機栽種,現在可以看到野兔奔跑其間,形成學生觀察自然的另一處大教室。

在社會企業支援與社區參與下,樟湖生態學校推動當地有機栽種,與社會企業簽約認購有機農作,陳清圳說,當地後棟仔、樟湖社區有 9 成居民同意合作,社區居民也會參加學校舉辦的茶道、藍染、螢火蟲季等活動,社區與學校合作建構生態村。

陳清圳說,最近學校由企業贊助及環保團體與義工協助,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加上已在推動的有機農作經營,就是在建構生態示範社區與村莊,邁向有機、無毒、低碳的綠能永續環境。

不過,樟湖生態學校也有經營困難點,陳清圳不諱言,一路下來有喜悅也有點壓力,壓力是到新校區後過得膽顫心驚,原因是萬一老師生病或產假,願意到山上教書的老師難求,師資結構不穩且資源短缺是當前要面對的難題。

公辦公營的樟湖生態學校以特色教學出名,不只需要公部門編制足額教師與支助,也需要社會與企業的資源贊助,陳清圳說出現在的心情,畢竟有一天要找接替人選,校長要有堅定理念、要有能力貫徹執行,學生會來就讀是因為辦學理念而來,希望學校能永續經營下去。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