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巴西移民博物館 紀念開拓先驅精神

圖片來源:中央社

巴西是一個世界文化大熔爐,1998 年成立的聖保羅州立移民博物館,是一處收藏、保存和展出巴西各國移民文史資料,同時紀念這些開拓先驅們精神的地方。

移民博物館的前身是有百年歷史的「布拉斯移民會館」,1887 年啟用,今年滿 131 年。

19、20 世紀,超過 70 個國家的移民帶著對新世界與美洲夢的憧憬抵達巴西,他們不僅為巴西的歷史和文化形成帶來重要貢獻,也為巴西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移民會館的作用正是接待初到巴西的新移民,並協助他們找工作。會館可一次容納 3000 人,但在特殊情況下甚至曾經受理 8000 人。自 1887 年至 1978 年,共接待包括義大利人、德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和中國人等外籍移民 250 餘萬人次。

隨著 20 世紀初的經濟成長,移民勞工從事生產的範圍擴大,從最初前往咖啡園工作,再從農村前往城市,逐漸發展出人數眾多的工廠工人、鐵匠、木匠、鞋匠、裁縫師和披薩師等自由業者。

1930 年代起,移民會館也開始接待來自巴西其他州的勞工。1978 年接待最後一批韓國移民後,會館即停止活動。

移民會館占地廣大,似乎自成一個世界。除了有過去的移民宿舍和大食堂,館內還設有藥房、郵局及火車站。根據記載,整批移民在乘船抵達聖多斯(Santos)港後,就直接搭火車前往會館。

舊火車站早於 1960 年拆毀,現在的火車站和月台是館方使用原始建材重建的。每逢周末,訪客可搭乘巴西現存最大、1927 年製的蒸汽火車,來一趟「文化火車之旅」,體驗一下前人的經歷。

1982 年,整棟移民會館的建築被聖保羅州政府列為古蹟接受保護。1986 年設立移民歷史資料庫,收藏會館的所有官方紀錄,方便移民後裔用電腦查詢父母或祖父母是搭乘哪一艘船抵達巴西的。

目前,博物館內正舉辦 2 項展覽,其中一項是長期性展覽「遷徙:經驗、記憶與身分認同」,分為 8 個單元,從人類的遷徙、領土擴張,經過巴西從殖民時期開始的人口形成,直到今日的當代移民潮。

穿梭於展覽室之間,看著一張張舊照片和早期移民的真實生活文物與事蹟介紹,彷彿時光倒流,且因為能夠感受到當時移民身上那股洶湧澎湃的熱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而深受感動。

另一項是短期性展覽「從頭到腳」,透過展出各國移民帶到巴西使用的衣物,呈現出不同形式的歸屬感和身分認同感。在不同空間和時間,這些穿戴在移民身上的衣飾配件,代表了他們的身分地位,反映出他們的審美觀,是具有歷史代表性質和值得探討內涵的物品。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