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apple

iPhone製造缺工 鴻海鄭州廠優先錄用受災民眾

中國河南省鄭州市近日淹水成災,鴻海集團在鄭州航空港和經濟技術開發園區等廠區生產正常,因應蘋果 iPhone 製造缺工,航空港廠區優先錄用當地受災民眾並加碼獎金,打卡 55 天、在職 90 天獎金達人民幣1萬元。中國河南鄭州市城區 20 日暴雨釀災,目前鄭州城區積水已退,逐步恢復作業。鴻海重申鄭州航空港區廠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廠區人員安全無虞,生產營運正常。

小米第2季手機市占達17% 首度超過蘋果登第2位

全球市調機構 Canalys 發布全球手機市場 2021 年第2季排名,小米公司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率達到 17 %,首度超越蘋果( Apple )晉升全球第二,年增率達 83 %。根據 Canalys 排行指出,三星手機依然盤據全球市占第一,市占率為 19 %,年增率 15 %;被小米超越的蘋果落居第3名,市占 14 %,年增僅1%, OPPO 和 Vivo 市占都為 10 %,同居第4名,年增率分別為 28 %、 27 %。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 主要台廠據點曝光

蘋果( Apple )公布 2020 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台廠包括台積電、鴻海、大立光、日月光投控、國巨、可成與代工5哥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等主要廠商,相關國內外據點入列其中。蘋果日前公布 2020 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根據資料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持續列位其中,主要晶圓廠據點包括台灣新竹、台中、台南、桃園等廠區;法人指出,蘋果自主開發處理器晶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此外 iPhone 內關鍵晶片大部分也由台積電製造。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 鴻海台灣廠區未入列

蘋果( Apple )公布 2020 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其中鴻海集團製造蘋果產品基地遍及中國大陸、印度、美國、越南和巴西等地,但台灣廠區此次不在名單之內。蘋果日前公布 2020 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長期合作夥伴鴻海集團持續列位其中,鴻海集團製造蘋果產品的據點分布中國大陸、美國、越南、印度和巴西等地,但是這次蘋果公布的供應鏈名單,並未如 2019 會計年度將各供應商的據點地址詳細列出。

美股跌深反彈 道瓊勁揚433點連3黑止步

美股跌深反彈,道瓊指數今天勁揚 433 點,走出昨天創1月以來最慘跌勢的陰影。科技股獲低接買盤支撐,但早盤旺盛漲勢未能持久,前3天跌逾5%的那斯達克指數僅收漲0.7%。3大指數全天幾乎都保持在平盤以上,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 433 . 79 點,漲幅1. 29 %,收在 34021 . 45 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 49 . 46 點,漲幅1. 22 %,收在 4112 .5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 93 . 31 點,漲幅0. 72 %,收在…

美股道瓊重挫473點 創2個半月來最糟表現

美股本週遭遇亂流,道瓊指數今天在通貨膨脹憂慮氣氛中重挫 473 點,創2 個半月來最糟表現。早盤帶頭下殺的科技股午盤反攻,盤中曾跌逾2%的那斯達克指數終場小跌0.1%。金融、工業及能源等景氣循環股表現不振,道瓊工業指數終場重挫 473 . 66 點,跌幅1. 36 %,收在 34269 . 16 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挫 36 . 33 點,跌幅0. 87 %,收在 4152 .1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小跌 12 . 43 點,跌幅0. 09 %,收在…

英特爾建晶圓廠要巨額補貼 德國媒體評價兩極

歐盟打造半導體聯盟拉英特爾助陣,不過對方獅子大開口要求巨額補貼,引起德國媒體正反兩極的評價。美國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Intel )執行長季辛格( Pat Gelsinger )上週訪問柏林和布魯賽爾,表達有意加入歐洲半導體聯盟和在德國建晶圓廠的意願,不過強調為了與台灣和韓國競爭,前提是政府必須提供 80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2300 億元)的補貼。

蘋果產品需求旺季報亮麗 盤後股價漲逾2%

蘋果公司今天公布亮麗季報,單季營收年增 54 %、獲利遠高於華爾街預期。除了 iPhone 12 加持, 2019 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電子產品需求旺盛也讓蘋果獲益甚多。蘋果公司( Apple )季報顯示,截至3月 27 日的會計年度第2季營收達破紀錄的 896 億美元;獲利 236 億美元,每股盈餘1.4美元,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0. 99 美元。

蘋果推出2億美元基金 首創碳移除計畫

蘋果公司( Apple )今天宣布推出 Restore Fund 基金,是業界首創的碳移除計畫,此基金將直接投資林地計畫案,藉以移除大氣中的碳,同時為投資者帶來財務回報。蘋果在官網發文說明,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和高盛公司共同發起的這筆2億美元(約新台幣 56 .7億元)基金,每年將致力從大氣中移除至少 10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 20 多萬輛乘用車所耗用的燃料量,同時也展現一個可行的金融模式,協助擴大森林復育的投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