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花蓮縣文化局

吳興國第二部封箱作品 「暴風雨」花蓮巡演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 2021 年太平洋左岸藝術季」,邀請當代傳奇劇場演出經典復刻系列-「暴風雨」,藝術總監吳興國出席記者會說,這是第二部封箱作品,重量級作品將逐一封箱。去年9月在花蓮演出吳興國演藝生涯里程碑的獨角戲「李爾在此」,是他的首部台灣封箱之作;今年接續以「暴風雨」作品,距離首演 17 年,將於5月 29 日來到花蓮巡演。

花蓮嶺頂遺址遭開挖拓寬路面 文化局緊急搶救

位在花蓮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考古遺址,保存距今約 4500 年至 2000 年前文物,部分面積遭民眾逕自拓寬為道路,導致文化層裸露。花蓮縣文化局緊急啟動文物搶救,並追究違法行為。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今天指出,列冊遺址有巡查機制,每月巡查一次,去年底巡查員回報,嶺頂考古遺址有開發行為,文化局隨即啟動調查,發現是當地民眾逕自開發拓寬道路。

花蓮富南窯場熄火關爐 營造生態化身旅人之家

曾升起熊熊烈火,橘紅色的焰火製成一塊塊磚,原是蔗農苦惱的黏土,卻成了磚造房屋的基本素材,因市場需求曾爬上巔峰;如今窯場依舊保有昔日建築,但以嶄新面貌迎接旅人。來到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遠遠就能看見一根約 13 層樓高的大煙囪矗立在一片綠色田野間。一旁的八卦窯將近一甲子歲月,如今已是花蓮縣文化局登錄的歷史建築。

昔日人來人往的花蓮舊車站 成旅人停留景點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過去是花蓮火車站舊站,曾是最繁華地區,因車站搬遷後沒落,經花蓮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修復當藝文推廣基地,還有縣內唯一的鐵道電影院,重現當年風華。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位在花蓮市中心,前身是花蓮港驛、鐵道出張所、負責火車維修及保養火車的機房及車庫、鐵路醫院等聚集地,在日治時期至 1980 年北迴線鐵路開通以前,是縣內交通核心,隨著車站、工務段遷移後,荒廢 10 餘年。

前經營者積欠40萬稅金 花蓮縣定古蹟將法拍

位在花蓮美崙高爾夫球場的「花蓮港高爾夫球俱樂部」 2019 年被登錄為縣定古蹟,但因前經營者積欠新台幣 40 萬元稅金將於2月2日遭法拍。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指出,不影響文資身分。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花蓮分署今天指出,農曆年前最後一次聯合拍賣將於2月2日舉行,拍賣不動產物件中,包括台東知本 19 間溫泉套房、縣定古蹟「花蓮港高爾夫球俱樂部」、綠島及台東市區土地等物件。

花蓮史前考古遺址百餘處文物多 考古博物館開幕

花蓮縣史前考古遺址總數已逾 155 處,約有 80 萬件文物,文化局與壽豐鄉公所合作,將原本的市場樓房改建成考古博物館,活化老建築賦予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等新功能。花蓮縣內沒有國立博物館,6年前當時壽豐鄉長張懷文協調,將豐田市場地下1層、地上2層的樓房無償委託予文化局,規劃設計成縣級考古博物館,獲文化部文資局支持,斥資新台幣 7200 萬元整修,考古博物館今天舉行揭牌開幕典禮。

嘎瑪蘭族特有香蕉絲編織 法國大學生專程來學

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傳統技藝,失傳多年後在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重新被找回,吸引來自法國的大學生何伊蓮飄洋過海來學習,受到當地族人熱心招待,是工坊內唯一的「白皮膚」。 23 歲的何伊蓮在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就讀人類學,從小就對人類學、美術歷史及亞洲文化很有興趣,高中時在學校學習中文,基本對答不是問題。

花蓮支亞干遺址 文化局推志工培力計畫盼共好

花蓮萬榮鄉西林村內有一處「支亞干遺址」,這是全國最大的史前玉器製作的遺址,花蓮縣文化局盼以志工培力計畫,讓在地族人能更了解文化價值,達到共識、共好、共管的機制。「支亞干遺址」當地族人稱為 Takaday 的山腹地,因考古遺址地表遍布玉石廢料,早在 1929 年就被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發現,歷年來獲台灣考古學界重視,花蓮縣政府於 2010 年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

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 布農族人修駁坎護史蹟

八通關越道路沿線有 56 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其中以「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與浮築橋最具特色;但因地層下陷傾頹,花蓮縣文化局委以原民為施工主力,擔負歷史文化資源的守護工作。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跡的八通關越道路,在國內登山旅遊熱潮及山林開放政策下,成為登山界熱門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