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薩(化名)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遭老師霸凌,被同學罵細菌。家長也對治療有誤解,直到她崩潰、自殘才治療。病友家長提醒,孩子被症狀所困易受挫,應相信專業醫療別放棄。
ADHD 是一種腦部生理功能發展延遲的疾病,發病多跟個人體質有關,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ADHD 兒童的大腦皮質發展比正常兒童慢 3 年。
陳女士兩個小孩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大女兒「黑薩」在幼兒園大班就出現症狀並確診,但當時社會氛圍對 ADHD 藥物有疑慮,她無法坦然接受孩子有問題,也不願讓孩子接受治療,使得黑薩小學一年級就常被老師孤立在角落,同學把她的書包丟到操場,有老師當眾翻書包羞辱她,還被同學說是細菌。
升上國中一年級,黑薩仍無法專注,同學能完成的作業,只有她一人無法如期完成,且常有衝動、白目行為,同學分組時也不願與她同組,加上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黑薩崩潰甚至自殘,並拜託媽媽讓她接受治療。
經過半年用藥治療,黑薩症狀獲得控制,情緒穩定,人際關係轉好,課業也能跟上,甚至治療後半年畫出非常出色畫作,讓母女人生都翻轉。陳女士說,黑薩治療時間較晚,認知行為、邏輯思辨能力至今還需要訓練。她很後悔沒有早點讓孩子接受治療。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錦宏說,因症狀被「封印」的 ADHD 孩子,唯有早期接受專業治療才能解除封印,讓孩子正常發揮潛能。但坊間不實說法很多,如認為過動是必要等,常讓家長混淆,不利治療。
陳錦宏分享另一個案,國小 6 年級的阿弘極喜歡畫畫,但個性常失控常打人,情節嚴重,每到診間看診就在地上打滾,情緒很難控制。加上單親家庭,跟爸爸常起衝突,心力交瘁的爸爸一度想帶著阿弘結束人生。
但陳錦宏以共同行動模式治療,結合醫療、心理師、社工、職能治療等陪伴阿弘,他情緒漸漸受控,更充分展現繪畫天分。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選用阿弘畫作製成馬克杯,當阿弘拿到馬克杯販售所得時,懂事地說要把錢留著幫忙繳房租,讓大家都很意外,也看到孩子治療後的無限潛能。
陳女士說,被症狀所苦的 ADHD 孩子不只是課業問題,人際受挫更會讓生活晦暗,甚至全家受累,夫妻感情破裂。建議家長不要放棄,尋求專業治療才能讓家長、孩子都快樂生活。
陳錦宏指出,台灣 ADHD 盛行率 7.5 至 9%,台灣健保資料顯示,台灣只有 2% 孩子尋求診斷,僅約 1% 接受完整治療。但專業治療可降低 ADHD 患者意外及藥酒癮風險。一般建議 6 歲以下孩子可先用認知行為治療,6 歲以上優先使用藥物並輔以認知行為治療,平均用藥到約 16、17 歲即可因症狀改善而停藥。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