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WHA25國發言力挺:納入台灣 日內瓦的三腳椅才完整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右)與次長呂建德在世衛總部前廣場,象徵性撐起「三腳椅」塑像缺損的第4支腳,這個故事啟發貝里斯衛福部長柏納在世衛大會比喻「唯有納入台灣,這把椅子才能變得完整」。(衛福部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世衛大會已開議 3 天,總計 25 國代表發言力挺台灣,包括新加入的歐盟成員國瑞典。友邦貝里斯更受衛福部長邱泰源啟發,以日內瓦「三腳椅」塑像借喻「唯有納入台灣,這把椅子和全球衛生努力才能變得完整。」

世界衛生大會( WHA )自 19 日至 27 日在日內瓦舉行,台灣連續第 9 年未獲邀,理念相近國家也連年不懈發言相挺。

這 3 天共有 14 個非邦交國和 11 個邦交國代表,利用各2分鐘的總體發言時段聲援台灣。其中歐盟為世衛觀察員,循例由目前輪值主席國的波蘭代表發言。去年歐盟首次以「不應遺漏世界任何人及任一地區」的說法間接呼應挺台聲浪,今年則強調應「與所有夥伴合作促進全民均健」。

瑞典今年首度加入類似論述,社會事務暨公共衛生部長福斯梅德( Jakob Forssmed )提到應「消除全球衛生架構的碎裂」、「不應遺漏世界任何一個地區」。

其他 23 國則都在世衛大會明言支持台灣。盧森堡衛生暨社會安全部長德培瑞茲( Martine Deprez )、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 Theresa Tam )、捷克衛生部立法及法律事務總司長波利卡( Radek Policar )等非邦交國代表都表示「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

立陶宛衛生部長雅庫布基絲涅( Marija Jakubauskien ė)不但要求讓台灣成為觀察員,並強調「台灣已協助在場許多國家解決衛生問題及危機,但卻持續被排除於相關討論之外,不禁令人省思我們對本次第 78 屆大會主題『共創健康世界』的承諾。」

英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曼利( Simon Manley )除了呼籲世衛,允許台灣比照 2009 年至 2016 年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大會,並進一步要求讓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衛所有相關技術性會議。

荷蘭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貝克斯 ( PaulBekkers )表示「鼓勵包括台灣在內,所有對改善世界衛生提供寶貴專業及知識的各方參與」;愛沙尼亞社會保障部長尤卡蔓 ( Karmen Joller ) 說「持續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的活動及會議」;澳洲衛生部司長霍金斯( Ross Hawkins )則稱「全球衛生合作應涵蓋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夥伴」。紐西蘭、德國、法國、日本也都在開議首日發言挺台。

在邦交國方面,除了梵蒂岡為世衛觀察員身分,其餘 11 個友邦均在大會為台灣發聲。

其中,延續貝里斯和聖文森在 19 日世衛開議「2對2辯論」時反駁中國引用聯合國大會 2758 號決議阻擋台灣, 21 日聖克里多福及尼維斯衛生部次長馬丁( Curtis Martin )也直言,因「中國持續扭曲聯大第 2758 號決議及世衛大會第 25 .1號決議,台灣一直無法參與世衛組織。」

馬丁強調該決議與台灣無關,也沒有解決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隨後發言的聖露西亞衛生福利暨老人事務部代表菲金斯( Anthony Philgence )也強調聯大 2758 號決議顯然未排除台灣參與世衛。

聖文森衛生部長普林斯( Clair Prince )表示台灣的支持對該國與全球衛生體系極其重要,「堅定支持」世衛重新賦予具備公衛專業能力的台灣觀察員地位。瓜地馬拉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卡利( Jos é Francisco Cal í Tzay )則說「我們要特別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所採取的行動」,指出台灣援助計畫改善了該國醫療服務水準及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帛琉副總統兼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歐宜樓( Raynold Oilouch )則感性訴求「有一個國家透過強有力的公衛計畫、早期干預策略及國際合作,持續展現對世界衛生組織永續發展及『3個 10 億』目標的承諾,卻不能與我們一起參與。」

貝里斯衛生福利部長柏納( Kevin Bernard )表示,台灣 2300 萬人理應推派代表參與全球衛生議程的制定。「日內瓦有一張破損椅子的塑像,象徵著不完整。唯有納入台灣,這把椅子和全球衛生努力才能變得完整。」

這段發言背後有個故事。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 20 日晚間與友邦餐敘,特地秀出一張照片,是他與次長呂建德到日內瓦世衛總部萬國宮前廣場的地標「三腳椅」塑像下,作勢撐起缺損的第4支腳,象徵台灣加入世衛的意義。柏納當場告訴邱泰源要在今天大會上提出這個比喻。

去年也在發言挺台之列的美國,今年初宣布退出世衛, 21 日由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 Robert F. Kennedy Jr .)透過錄製影片傳送到世衛大會播放,批評世衛受到中國不當影響,鼓勵其他國家與美國在世衛之外合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