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同志與家庭照顧調查 出櫃與否是長照準備指標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老同小組1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台灣同志與家庭照顧調查」結果,瞭解同志成為家庭照顧者可能要面對的議題。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同志長照議題逐漸被看見。調查發現,出櫃與否是同志長照準備及實踐的重要指標,例如與家人討論醫療規劃等問題,完全出櫃者明顯高於完全沒出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老同小組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台灣同志與家庭照顧調查」,這份調查從今年3月12日至5月2日採電子問卷形式,收集到1050名同志填寫的有效樣本,瞭解同志可能成為家庭照顧者所要面對的議題。近9成受訪者年齡落在20到49歲之間,偏年輕,老年受訪者偏少。

關於是否讓旁人知道同志身分,也就是「出櫃」,超過9成受訪者有不同程度出櫃,其中2至3成向父母出櫃,僅7%完全沒有出櫃過。經過交叉分析完全出櫃者與完全沒出櫃者,調查發現,41%完全出櫃者有照顧經驗,完全沒出櫃者28%有照顧經驗。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顧問,同時也是創會理事長的喀飛表示,特別點出同志長照議題,絕非意圖造成標籤化,「是否出櫃」是同志與家庭關係重要指標,影響同志對長照的準備和實踐。沒有完全出櫃的同志,多數家庭關係有摩擦,長照同樣面對價值觀不同,讓原有衝突更衝突。

調查顯示,在想像成為照顧者可能遇到的困難,8成完全沒出櫃者擔心與家人發生衝突,完全出櫃者則有6成擔心與家人衝突。至於對自身長照需求,如購買保險、規劃身後事,以及與家人討論醫療規劃,如預立醫療決定,都是完全出櫃者明顯高於完全沒出櫃者。

喀飛表示,這份調查難以收集到老一輩同志想法,是缺憾也是不足,但卻真實反映老年同志的困境,老一輩的同志當年被社會不平等對待,選擇躲進自己的世界,與同志社群非常遙遠,要接觸到他們非常困難,希望國家長照政策可兼顧到更多不同差異族群。

喀飛提到,有受訪者表態期待台灣參考德國柏林的彩虹養老院,設置重症病房,收留老年愛滋感染者,或建立LGBT專屬照護園區,成立同志互助網絡,透過社群同志好朋友提供支持,更盼望在社會氛圍更友善前,先培養同志身分的長照工作者。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說,從2004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到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合法,這對照顧者是否可自在說出同志身分影響深遠,與亞洲其他國家,如相對保守的韓國相比,這是台灣值得肯定的地方,但現階段政策仍以男女為主,希望可以納入更多少數族群聲音。(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