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出擊巴黎文化奧運 史哲:以科技為翅展現台灣精神

文化部長史哲、駐法代表吳志中、悲情城市出品人邱復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等一同參與15日第六屆巴黎台灣電影節開幕前播放悲情城市的特別獻映(駐法國巴黎文化中心提供)

文化部長史哲訪歐行程來到最終站巴黎。他告訴記者,正規劃為明年巴黎文化奧運設置台灣館。除文學、電影外,文化科技更是台灣優勢,將做為翅膀乘載內涵,展現台灣自由民主的靈魂。

文化部長史哲訪歐行程從捷克、荷蘭,並於 14 日抵達最終站巴黎。昨晚參與巴黎台灣電影節開幕前播放悲情城市的特別獻映。

今天主持歐洲地區文化組業務會報後,史哲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及台灣文化外交策略與參與 2024 文化奧運重點項目。

2024 巴黎奧運即將於 7 月 26 日至 8 月 11 日舉行,為全球盛事。巴黎市政府特以「文化奧運」(Olympiade culturelle Paris 2024)之名,邀請各國共同進行一場文化運動會。巴黎奧委會已預定拉維特園區(La Villette)作為巴黎文化奧運場地,一半為法國館,另一半則提供國際機構辦理主題館活動之用。

史哲向中央社表示,明年是巴黎台灣文化中心 30 週年,又逢巴黎奧運,「我們已經承租場地作為台灣館,台灣不會缺席」。

因俄烏大戰、中美貿易戰與Covid疫情,台灣國際能見度前所未有之高。且西方對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兩岸關係最為關注,因此將以此作為文化奧運的精神,並以文學、電影、科技藝術作 3 項目為發展主軸。

史哲指出,文學創作是世界認識台灣最直接的方法,文本外譯對文化推廣相當重要,為此將更積極培養文學翻譯人才。第二,以傳播而言,電影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話鋒轉到科技與藝術。史哲說:「台灣科技形象非常鮮明。文化是內涵,搭著科技的翅膀,國家的靈魂才會被看見。因此,文化科技將是台灣未來文化發展的重中之重」。這是趨勢,也是台灣未來文化外交的關鍵。

屆時拉維特園區將有如「文化競技場」,各國大小場館爭奇鬥豔,他希望大膽地以台灣內容為基礎,展現文化與科技的結合。

史哲在高雄文化局長、副市長任內,便秉持「不和別人強項打擂台賽」原則,推動高雄電影節的短片競賽與電影館的虛擬實境(VR)前瞻發展。如今作為文化部長,史哲同樣認為文化外交「要思考的是台灣優勢,及下一階段的趨勢,文化科技便是未來所在」。

文化科技包括將改變文化行為 VR、AR(擴增實境)與頭顯開發,以及人工智慧(AI)議題,「AI成新的創作工具,也將改變藝術形式」。

法國著力發展數位藝術,為歐洲領頭羊。提及台法交流,史哲表示,昨天造訪聚焦文化科技與非典型空間運用的 104 數位藝術特區(Le Centquatre),「與台灣異曲同工,雙邊交流頻繁,互相學習」。

今明兩天為法國古蹟日,史哲以參觀的巴黎聖母院修復導覽為例,「永恆聖母院」(Eternal Notre-Dame)VR 展便是與台灣HTC技術合作,為典型台法文化科技合作的代表,「形成經濟循環,在全球展出,吸引更多觀光客」。

法國對台灣藝術、流行文化接觸日深,但台灣未如韓流打出招牌。對此史哲表示,韓流推廣是全面的,已不局限於文化範疇,也有時裝、商業等,「打造國家品牌,值得台灣借鏡」。

他告訴記者,台灣科技形象鮮明,「科技翅膀乘載文化,以民主自由內涵為基礎,打造台灣整體國家形象。包括台灣為唯一擁有完整民主的華語國家、開放社會與人權議題等,都能凸顯台灣特色,台灣文化的多樣性是比韓國豐富的」。

史哲回到科技文化層面,強調台灣須善用優勢與時代獨特性,「如今是數位國度,沒有地域疆界限制,小國也能成為數位大國」。

對於台灣文化外交的優勢。他首先表示,台灣文化制度與西方對接,兩方擁有共同的價值和語言,「兩邊的門是通的」。第二,是台灣議題不設限,敢於觸碰人權等問題。

另外,台灣作為全亞洲最自由的創作國度之一,也讓藝術家「充滿創作力,能展現創作自由下與眾不同的成果」。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