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淺談反戰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在歐洲生活過一段時間,歐洲一直以來有所謂的三位一體的進步:自由、和平、繁榮。但烏克蘭戰爭之後,突然之間這種和諧變成了不和諧:對和平的渴望與對自由的渴望發生了碰撞,這也是所謂反戰和反侵略兩大陣營論述的基本衝突。
當自由民主國家受到將戰爭視為政治工具的專制國家攻擊時,它們應該如何選擇和反應?
德國戰神的克勞塞維茨格言:即戰爭只是政治透過其他方式的延續,戰爭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拒絕戰爭和暴力嗎?這有可能嗎?
1948 年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二十世紀的野蠻行為深深地傷害了人類的良知。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聲明,發生了一些革命性的改變:和平不僅是目標,而且和平與保護人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備戰才能夠止戰,但有一部分人會說:永遠不要再有槍支!就像郭台銘之前講的:有武器才會被攻擊,所以最好不要再跟美國買武器。
歐洲或台灣許多人擔心的是他們自己,一部分人的意見是烏克蘭不要再抵抗,割讓一些土地給俄羅斯,尋求和平,結束戰爭吧!我們所處的世界秩序已經失控,俄羅斯和中國正嘗試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和規則。
戰爭是殘酷的,無論你身處在哪一方。一個諾曼第登陸流傳下來的故事,一名美國士兵在某位坎納姆上校的指揮下,他是諾曼底登陸日,第一批被德軍炮火擊退的士兵之一。坎納姆是個糟糕嚴酷的長官。他指揮了一個營,士兵們在那裡接受了這次任務的訓練,事先就知道他們很可能會死在這個戰役。這名士兵說他更害怕坎納姆上校,而不是德國人,他並不勇敢,只是被迫。我想在台灣當過兵的很多人有這種感覺,我們害怕我們的班長和連長,勝過我們的敵人。
無論如何,重要的是不要假裝一切都會按照人權宣言那樣的原則發生。
這就是我們對戰爭感到猶豫的原因,戰爭罪會發生,戰爭罪也會發生在烏克蘭那一方。
但犯罪的程度非常不同,你可以以這樣的方式發動戰爭,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動戰爭。理想的情況,為了民主,為了人權,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肯定會有戰爭,主要價值觀不破,但人民及士兵為價值觀而戰。
從士兵個人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區別在於他是以捍衛文明、民主和自由的名義接受命令,還是被迫以獨裁者的意志接受命令。批判性思維在軍事上很重要。在民主國家的所有軍隊中,有為同性戀權利而戰的團體,那是尊重個人的尊嚴,但在獨裁者的軍隊裡面,往往找不到。
對和平的渴望與對自由的渴望發生碰撞,有和平不一定有自由,有自由之後的和平,人生才有意義。
烏俄戰爭資料照(圖取自facebook.com/MNS.GOV.UA)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