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500 年歷史手抄「古蘭經」 古籍修復送回靜思精舍

圖片來源:中央社

穆斯林慈濟志工胡光中與國立台灣圖書館修復團隊今天將修復完成的手抄「古蘭經」展讀給證嚴法師,促成這本重要古籍的修復,是 3 年前胡光中送給證嚴法師的因緣。

慈濟基金會表示, 2020 年 7 月初,身為穆斯林的胡光中將家中珍藏的「古蘭經」送給證嚴法師,證嚴法師看到後萌起修復念頭,於是由慈濟志工胡光中、吳英美將這本古籍交給國立台灣圖書館修復醫院。

35 個月來歷經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約1年半的停滯,終於在 6 月 4 日完成包含 500 頁內頁與封面,以及數位化複製本,今天由國立台灣圖書館長曹翠英、主任曾添福、徐美文博士、研究助理簡張翔,以及慈濟志工等人帶到靜思精舍交予證嚴法師。

這本手抄「古蘭經」是胡光中原本收藏在台灣家中,是胡光中多年前為了伊斯蘭研究學會、台灣博物館合辦的伊斯蘭文化展,在土耳其遍尋很久才找到,展出後一直珍藏, 2020 年7月送給證嚴法師。

胡光中說,展出單位有再經過除蟲、冷凍處理,展出後放防塵箱珍藏,但因台灣氣候潮濕,當再拿出來時發現書本正受到蟲蝕,如果當時沒有拿出送給證嚴法師,這本書可能就在防塵箱裡慢慢被蟲蝕光了。

曹翠英表示,「古蘭經」是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經典,透過修復讓它「修舊如舊」,能保存歷史文化傳承。佛教的證嚴法師大愛無私,傳承宗教沒有國界,也希望年輕人可以關注古籍修復,「這是我們修復的第1本最古老的西方古籍,這代表一種歷史的高度,也是專業能力受到肯定,因為兩個宗教大愛傳承結合的因緣。」

這本「古蘭經」推估大約有 500 年歷史,有火燒、泥土的痕跡,徐美文推測它歷經過戰爭與地震,書頁裡有疑似血跡、泥土、花瓣、男性毛髮、植物種子,最多的是還在侵蝕書本的菸甲蟲。

徐美文接下這個任務時心裡很忐忑,後來評估書本的紙張是用「從唐朝傳到大食的造紙技術所抄製的『麻紙』,就比較有信心」;徐美文說,找紙、染紙,花了很多時間,確認紙張後,就是調整修復方式,過程就是「遇到困難解決它」;為了尊重伊斯蘭教與佛教,開始不吃豬肉,也盡量素食,修復進度也較快。

吳英美 2020 年時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也促成這次修復因緣。吳英美表示,希望藉由這本國內少接觸的西洋古籍的修復,能讓國立台灣圖書館圖書醫院的能見度及修復技能更上一層樓,非常感恩當時的館長鄭來長慨然允諾無償修復。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