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自序

李筱峰

怕看太多字傷眼睛嗎?或是太忙,無時間讀長篇累牘的文字書寫嗎?

過去因為政治環境特殊,沒有機會了解台灣的歷史。台灣民主化、在地化之後,我們可以讀台灣歷史了。但是基於上述的原因,還是有許多人無時間、無眼力讀台灣史。基於這個考慮,我曾編寫《60 分鐘快讀台灣史》一書,方便簡單入門台灣史。但是依然有人認為還是「字太多」,於是我進一步想,那麼我來編一本以圖片為主的台灣史,不能再嫌「字太多」了吧!如果還認為字太多,那就純粹看圖片總可以吧?

只看圖片能了解歷史嗎?當然可以!

傳統歷史家習慣以文字記載歷史,甚至有些頭腦僵化的學者認為以文字記載歷史才是史學的正途。但是自從 1839 年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發明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將人類的生活透過影像記錄下來之後,史學的發展逐漸從過去以文字敘述為主的「書寫史學」(Historiography),擴展出透過「視覺影像」傳達歷史的「影像史學」(Historiophoty)。

什麼是「影像史學」(或說「影視史學」)?

以美國學者 Hayden White 的解說,他認為「影視史學」是透過「視覺影像」和「電影話語」來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台灣學者周梁楷則認為凡是任何圖像符號,不論靜態或是動態的,都屬於這個範圍。

他指出「影視史學」可分為有兩方面:一、以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符號,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二、探討分析影視歷史文本的思維方式或知識理論。

所以歷史影像往往比文字更能讓後人理解歷史。例如,與其我以何等的生花妙筆來描述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寫真班」林秋梧們如何放映電影啟迪大眾,不如請讀者看一張當年他們放映電影的場景相片,要深刻而貼切。

基於影視史學的意義,我選編了五百多張圖片,來讓讀友貼近歷史場景,入門台灣史。

(附記:本書已由遠景出版社出版。將舉辦兩場新書發表會:台北場 6/3 下午在偉成大樓國際會館;高雄場 7/1 下午在承風青鳥書店,有興趣的人請上遠景出版社粉絲專頁了解。)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