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新野菜美學展 認識阿美族採集文化

野菜文化特展「新野菜美學」5日在林務局保育小站舉行開幕活動,展場草地搭建運用九芎和茅草構成的阿美族傳統休憩工寮「達魯岸」,並放置多種野菜盆栽,讓民眾體驗原民野菜文化。圖片來源:中央社
農委會林務局邀請有「野菜教母」之稱的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理事長吳雪月(左2)策畫特展「新野菜美學」,5日在林務局保育小站熱鬧開幕,呈現原住民族世代相傳的採集文化。圖片來源:中央社

 

野菜文化特展「新野菜美學」5日在林務局保育小站舉行開幕活動,展場草地搭建運用九芎和茅草構成的阿美族傳統休憩工寮「達魯岸」,並放置多種野菜盆栽,讓民眾體驗原民野菜文化。圖片來源:中央社

 

林務局今天宣布,到林務局保育小站看「新野菜美學」展,可一窺阿美族如何有刀、鹽就能採集野菜生存。另外,「野菜教母」吳雪月說,已送 12 種到亞蔬、3 種到末日地窖保存。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舉辦「新野菜美學開幕茶會」,宣布與有「野菜教母」之稱的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理事長吳雪月共同策劃的這項展覽,即日起到 2023 年 7 月底,在林務局保育小站(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 203 巷 24 號)展開。

林務局長林華慶說, 2017 年起與吳雪月攜手合作的野菜保種,並是藏種於農、於土地,也在花蓮種植,已成功保種 20 多種,其中有 12 種送到台南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當成世界資產保存;由於很多採集來自國有森林,使得過去原住民族人因採集而觸法,因此 2019 年檢討法規予以除罪化,讓原民可在國有森林採集。

他並說,氣候變遷、暖化衝擊愈來愈大,原民生活方式最低碳,應向他們學習,而統計顯示,全球約 5000 多種蔬菜被人類食用及利用,商業化大量運用僅 50 、 60 種,還有很多空間可拓展,而阿美族絕對有很多寶藏可供學習,歡迎民眾前往觀展。

吳雪月說,阿美族人很會採集野菜,過去沒有農藥的環境,要訣是舔一舔沒有麻感,應該就是野菜。

在保種過程中,她發現,很多野菜不見了,所以要做復育的工作。為此,她出版「台灣新野菜主義」一書,介紹 63 種野菜給大眾認識,未來修訂版會增至 85 種,供民眾認識台灣從低到高海拔的各種葉菜。另外,她說, 2020 年獲得縣府支持,已成立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舉辦課程讓各地民眾前往學習。

她還說,除與林務局合作保種,送了 12 種野菜到台南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也有 3 種送到有「末日地窖」之稱的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保存,而她當然知道土地是最好的冰箱,每年種植即可,但是要永久保存,還是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及設備來執行。

她說,目前最希望做的事,是要讓下一屆亞太地區國際慢食博覽會在台灣舉行,去年在其官網撰寫及刊登 6 篇野菜文章,讓各國認識台灣野菜。

林務局補充,阿美族人隨著季節遞嬗、文化祭儀,累積採集各種時令野菜的知識;除了溫飽之用,這些野菜也應用在祭品、器具及工藝品等面向,展場的草地上並搭建運用九芎和茅草構成的阿美族傳統休憩工寮—達魯岸,並放置各式人工栽培的野菜盆栽,讓參觀的民眾體驗原民野菜文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