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農藝女孩專欄》吃烏魚就會變成正妹嗎?這麼好的事我怎麼沒聽過?

圖片來源:中央社
各位從小到大每年過年吃烏魚子有變成女森嗎?
最近有一則毫無常識可言的老謠言在 line 群上捲土重來,宣稱台灣「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其實這則老謠言漁業署早就澄清過相當荒謬,漁業署指出,去年抽驗上市午仔魚 163 件,合格率 95.7%,少部分違規業者使用的是抗菌性藥物,絕對沒有神經性藥物。
石斑魚方面,雖然龍虎斑為龍膽石斑與虎斑的雜交物種,但無基因缺陷問題。去年抽驗 299 件,合格率 100%;近期追查抽驗輸銷中國的石斑魚,檢測結果也都合格。
烏魚方面,2017 年至 2020 年,針對養殖烏魚雌激素進行調查,分別檢測烏魚飼料、烏魚及烏魚子等,均未驗出雌激素殘留。去年水產配合飼料抽驗(含雌激素)計 10 件,合格率 100%;烏魚抽驗 45 件,合格率也是 100%。
知識補充:
為何養烏魚的會是母魚較多,法令早就規定不能使用變性飼料,2012 年起養殖戶就已經不用這種方法,而是使用養殖技術來讓烏魚變性,只要捕撈整池的烏魚,就可以發現公烏魚的體積比較小,母烏魚的體積比較大,這時就會把小的公烏魚放到另一個池子再繼續養,整池就會自然逐年變性過去。且用變性飼料之烏魚卵巢顏色過紅,品質亦較差,價格也不會好,漁民也不喜歡用。
其實只要放養密度低 (如 3-4 千尾/公頃),維持良好養殖環境,投餵優質配合飼料,並佐以人工篩選 (當年烏於農曆年後至清明期間進行,在單一品系下,雌烏體型明顯較雄烏大),至 3 年收獲時,通常有 8 成以上為雌烏,且卵質優良,自然深具商品加工價值,養殖利潤亦相對提高。
圖片來源:截自 農藝女孩看世界臉書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