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人工智慧與創造力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Tumisu

人工智慧用在幫忙寫程式上面已經非常普遍,本來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的關係密切,寫程式的人熟悉人工智慧,也比較不害怕。

但寫文章?尤其是文學的領域對人工智慧一直相當排斥。

小工具 Copilot 最近被包含在程式軟體 Visual Studio Code 中,由 Github 平台開發的 Copilot 發展了許多副程式,利用人工智慧在幾百萬不那麼完美的副程式裡面學習,最後發展出來可以使用的副程式。在這樣助手的支持下,只要根據想法,程式設計師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並且可以完全專注於整個計劃中的大局。

念資訊科技的人不會害怕這樣讓自己失去工作,整個程式的主體還是由自己來決定。它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必須有一個自然人不斷檢查副程式是否真的生產有用的東西。

但把人工智慧用在文學上面恐怕是另外一件事情,機器人很容易比自然人念更多的書,比自然人懂更多種的語言,而且由人工智慧寫出來的文章不必經由電腦編譯產生執行碼,也沒有是否有錯誤、能夠正常執行的問題。寫文章本來就會有錯字,邏輯不清楚或不連慣,這是連自然人都逃避不了,當人工智慧產生這些問題的時候,跟幫忙寫程式不一樣,完全是可以忽略。

寫文章機器人的想法讓許多人感到不安,因為文學不是程式,當然不是。但文學一直都有幫手,字典、筆記本、或寫作的程序及架構等等。然而,自主的創造力在文學中比在其他領域更加重要。

創造力主要來源是焦慮,文學家或哲學家在思考的過程常常要受這種痛苦,沒有焦慮就沒有創造力。

Anxiety is the hand maiden of creativity.——T. S. Eliot

這是大文豪 TS 艾略特的名言。焦慮不是一件好事,但創造力難免會跟焦慮有關,不依照常軌或常人的思考模式,開發一條全新的路徑,經常從事這樣腦部的活動很容易焦慮。因此具備創造力的藝術家或研究的天才,常常因為焦慮,會有瘋狂的傾向。

英文 Anxiety 常見德文可能的翻譯有兩個,一是 Angst ,另一是 Sorgen ,兩者的程度不同,一個是害怕,另外一個則是擔憂。

創造力與學習及模仿有關,但卻又不是那麼自然而然,我在美國當教授的同學曾經跟我講過,他收過來自中國省狀元的研究生,非常會唸書,但完全不會做研究。

創造力很難衡量,學習與模仿的能力經常可以由學業成績來加以展現,但創造力在令人驚艷的成果出來之前,往往隱藏的無影無縱。

要得到好的成績,基本上要遵循一定常態的模式,小朋友要有定性能夠坐下來,不斷記憶、反覆練習、模仿這些方法才可以得到好的成績,基本上這是一種填鴨的過程。

但創造力是一種挑戰既有的知識和體系的能力,對於創造知識或藝術的人,我們常常說這些人有不安的靈魂,驚世駭俗、超乎常人想像的大膽舉措,焦慮甚至瘋狂,是高度創造力展現出來的模樣。

遵循社會的價值、既有的體系,可以得到平均值不錯標準差小的工作,但想要有極大的成功,恐怕非得有強大的創造力不可。脫離常軌的第一步是勇敢,但勇敢不保證有創造力,丟棄安穩的生活,也不一定可以得到學術、藝術或其他的桂冠,這是人生價值的選擇:安穩的常軌或雲霄飛車一般的人生。

記得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人工智慧,奉勸現在的父母不必太過在意小孩子成績,將來的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可以跟人工智慧抗衡,另外一種是沒有辦法跟人工智慧抗衡,藝術和創造力才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qimono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