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索羅門記者冒險上前線 自己國家的新聞自己報

圖片來源:中央社

索羅門群島 11 月底暴亂,有暴民持鋼棒喝止媒體拍照,甚至搶手機,到處縱火造成毒氣四散,當地記者在沒有頭盔、防毒面具等裝備下站上前線,為國際主流媒體提供即時報導。

索羅門史上曾發生多次嚴重暴動,這幾年首都荷尼阿拉街頭也常有動亂,因頭盔、防毒面具昂貴,索羅門記者在前線都沒有穿戴防護裝備,圖為記者採訪11月底暴動。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際主流媒體報導各地重大新聞時,通常有自己的駐地特派員,或特地派員前往採訪。索羅門 11 月底的新聞不一樣,第一時間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等各大媒體提供文字、照片、影像、連線做現場觀察或分析的,都是索羅門記者。

索羅門民眾 11 月 24 日在首都荷尼阿拉( Honiara )上街抗議,要求執政不力的總理蘇嘉瓦瑞( Manasseh Sogavare )下台。這場和平示威演變成暴亂,有暴民到處打劫、縱火,失控情況延燒 3 天,在前線的記者也置身危險。

索羅門 ZFM 電台( ZFM Radio )的記者傅歐( Job Rongo ‘ au Fuo ’o)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他在中國城附近拍照時,有人衝向他大喊:「不要拍了」、「你拍幹嘛?要放到臉書嗎?」那個人要強行拿走他的手機,揚言要揍他、砸他手機。

他說:「我趕緊跑,把我自己從人群中擠過去,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繼續直播」。

傅歐透過 ZFM 電台臉書發佈的直播影片、照片在社群媒體瘋傳,也刊登在澳洲廣播公司( ABC )、路透、半島電視台( Al Jazeera )、紐約時報、加拿大廣播公司( CBC )、亞洲新聞台( Channel News Asia )等媒體。

傅歐說,「當時我其實很害怕,穿過暴民和搶匪時,一直擔心手機被搶」;但是他熱愛這份工作,「一心想著要提供電台的閱聽眾最即時的消息,作為記者,我甘冒風險,也要讓世界知道索羅門發生什麼事」。

索羅門週日島嶼報( Sunday Isle )記者搭達姆( Alex Dadamu )在中國城附近採訪時也被暴民威脅。他說,群眾一開始就要求都不能拍照,他趁機拍一張後,立刻把手機放口袋,但有人已經看到他拍照,「他咄咄逼人向我走來,威脅要揍我」。

索羅門週日島嶼報記者搭達姆(左)在11月底採訪暴動時,因拍照而遭暴民拿鋼棒威脅,為了他的安全,只能交出手機,之後仍繼續用相機採訪。圖片來源:中央社

 

搭達姆說,有其他群眾看到後也加入,威脅他交出手機,「其中有人拿鋼棒和棍棒」,他當時有生命危險,「我擔心我的安全」,於是把手機拿給他們,輕聲跟他們說對不起,「他們把我的手機砸在地上」,他的手機就這樣毀了。

搭達姆離開現場後繼續採訪。他說,「我有一台相機,但電池撐不久。我學到教訓,拍照時非常小心」,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經驗,這次事件也提醒他,專注報導的同時,必須注意可能的危險,也希望媒體協會能幫助民眾了解媒體的角色。

自 2001 年踏入新聞圈,擔任索羅門國家廣播公司( SIBC )記者、目前是獨立媒體 Media One 製作人的奧斯菲羅( Elizabeth Osifelo ),這次也協助 CNN 、澳洲廣播公司、路透、紐西蘭廣播電台( RNZ )、紐約時報等多家國際媒體報導。

圖為索羅門獨立媒體Media One製作人奧斯菲羅,她協助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澳洲廣播公司ABC等媒體報導。圖片來源:中央社

 

奧斯菲羅說,這次採訪的恐怖經驗和預期不同,「我們(記者)的處境窘迫,沒時間思考,必須快速反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決定,必須知道當風險太高時,要先緩一下。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也要將威脅生命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

根據索羅門官方統計,有 63 棟建築物遭縱火焚毀,包括商家、學校、警察哨等。

奧斯菲羅說,當時許多地方都瀰漫濃煙和毒氣,對健康造成威脅。

奧斯菲羅說,政府治理未獲認同、貪污疑雲、失業問題、馬萊塔省認為政府沒有照顧地方,都是抗議的原因, 2019 年外交關係由台灣轉向中國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問題本來可以透過對話處理,但拖越久沒對話,民眾挫折感越重,勢必會爆發。

圖為索羅門記者Georgina Kekea與索羅門獨立媒體Media One的攝影記者Geoff Saemanea在現場報導。圖片來源:中央社

 

索羅門史上有多次發生暴亂,過去這幾年荷尼阿拉街頭也多次出現動盪。

奧斯菲羅說,和平抗議是永遠得不到保證的,因為除了合法抗議者,機會主義者也會利用機會展現力量。這次經驗讓她了解到在前線必須穿戴保護裝備的重要性。

她說,索羅門記者採訪暴亂時都沒穿戴頭盔、防毒面具、背心等,因為媒體單位沒有這些裝備可以提供,記者必須自費購買,然而因價格貴,也難以負擔。

依聯合國發展指標,索羅門是低度開發國家,高度仰賴外援,和其他太平洋島國一樣,澳洲是最主要的援助國,媒體人才培訓也是其中項目,透過這些計畫,澳洲廣播公司這 20 多年來與太平洋島國的媒體記者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

索羅門動亂平息後,澳洲廣播公司前資深亞太記者艾亨( Sue Ahearn )在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 Lowy Institute )的網站 The Interpreter 撰文指出,最近的索羅門說明了「國際新聞都是地方新聞」( World news is all local )。

艾亨說,「你注意到荷尼阿拉動盪的報導有什麼不同嗎?」她說,在這次暴動中,沒有一個前線記者來自澳洲、紐西蘭或其他國家,全都是索羅門記者,他們「速度快、技能純熟、善於運用社群媒體報導這起重大的突發新聞」。

她說,因為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管制邊境,沒有外國記者到索羅門採訪,當地記者站上前線說自己國家的故事,「他們做得非常出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