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淑芳姚淳耀合體扮母子 推廣收養理念

陳淑芳姚淳耀攜手推廣收養理念。圖片來源:中央社

兒福聯盟平均每月安置照顧 56 個等家寶寶,但近年有意願家庭卻越來越少,金馬獎影后陳淑芳與金鐘獎視帝姚淳耀合體拍攝宣導片,陳淑芳也以自身經歷呼籲大眾考慮收養。

為了破除大眾對收養的傳統思維, 1976 年美國麻薩諸塞州率先提出收養週的概念,之後每年 11 月都為收養月,兒福聯盟今年攜手金馬獎影后陳淑芳與金鐘獎視帝姚淳耀合體拍攝宣導片推廣收出養理念。

兒盟邀請知名廣告導演盧建彰以「收養,是進步的一種選擇」為名創作宣導影片,陳淑芳與姚淳耀在片中扮演母子,透過不同世代的兩人對話帶出,如果是正在期待孩子到來的家庭,可以將收養列入人生的選擇。

盧建彰今天也提及他創作影片的概念,他認為台灣目前有嚴重少子化問題,收養可以解決兩個家庭的問題,也相信有更多年輕人理解收養是人生的嶄新體驗,世代已經在進步,收養不應是難以啟齒、不能與外人分享的話題。

陳淑芳也在會中以自身經歷分享「有血緣關係的不一定會比沒有血緣的親密」,她說,自己是獨生女,媽媽因為傳統習俗觀念陸續收養了兩個弟弟,因為爸爸很早過世,所以自己 19 歲就出來賺錢拍片,至今已經 64 年。

陳淑芳說,後來媽媽往生後,自己與兩個弟弟的關係依然很親,弟弟也會說「姊姊,媽媽不在了,你就是我的小媽」,後來只要自己回到家稍微打噴嚏,或者是提到有蚊子,弟弟就會立刻噓寒問暖、馬上拿藥過來。

陳淑芳說,雖然自己年紀已經大、無法收養,但決定每年捐錢助養小孩,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收出養議題。

姚淳耀則說,血緣關係已經不是家庭組成必要元素,「愛在哪,家就在哪」,一開始他對收養議題也感到很陌生遙遠,透過這次影片拍攝深知它是一種進步選擇,像他這樣正值衝刺事業年紀的人,再過一陣子收入更穩定、心態更成熟,懂得為自己負責時,便可以把收養孩子當做人生的一個考量,他也強調當做出決定,那必定是一輩子的責任和承擔。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說,過去曾有不少外國收養者不理解台灣,曾提到「台灣那麼進步,為何要把孩子送出去」,以往來兒盟申請收養孩子者多半會擔心家人支不支持,長輩會擔心不是同血緣會不會長得不好,但其實最重要的是相處,只要彼此有感情就能跨越一切,而這些收養的情分也會很自然的回饋,希望有朝一日每個在台灣出養的孩子都不需要送出國,都能落實留在台灣。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