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邱萬興專欄》「台灣關鍵年代1986」 組黨的關鍵人物之一謝長廷

1986年謝長廷參選台北市立法委員。圖片來源:截自邱萬興臉書

組黨是台灣人的願望,衝破黨禁,就看黨外人士敢不敢問題,卻也是黨外人士無可逃避的責任。1986 圓山組黨前,謝長廷、黃爾璇、游錫堃等人決定留遺書當作證物,你就知道他們的組黨決心。「民主進步黨」是謝長廷想出來的名稱,黨章也是謝長廷一個人寫出來的。從黨外到民進黨,美麗島前輩到前些日子的條子鴿,經常有人不斷抹黑他,我們看一個人的結局,就要看他為台灣做了有多大的格局,1986年我為謝長廷參選台北市立委設計文宣,對謝長廷有一定的膫解,今天,我就來用影像介紹組黨的關鍵人物謝長廷。

從黨外到民進黨,一起走過台灣民主運動的崎嶇道路,35 年後,書寫 1986 組黨的故事,會讓我回到那個時代的美好記憶。

1985 年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後,12 月 19 日起,黨外一些領導菁英,就打算以「黨外公政會」為基礎組黨,以費希平、傅正、黃爾璇、尤清、謝長廷、康寧祥、江鵬堅、蘇貞昌等八人為主,第一次組黨籌備會議時,台大教授李鴻禧參與討論,但蘇貞昌未到。

他們密集談了幾次組黨會議。組黨工作到了 1986 年 2 月 4 日,最後一次在謝長廷服務處的組黨會議,只有費希平、尤清、謝長廷、傅正、黃爾璇五人來開會。謝長廷在他的服務處聚會結束後,發現服務處附近有情治單位在詢問與跟監,他就通知當天參加聚會的人說:「現在不計畫組黨,時機還沒成熟」。

第一階段組黨,從 1985 年 12 月 19 日到 1986 年 2 月 4 日,只有費希平、傅正、黃爾璇、尤清、謝長廷五個人比較積極,他們曾秘密串連開了五次組黨會議後停擺。在 1986 年初的秘密組黨過程中,第一階段就以這五位黨外人士最積極,其他人對組黨意願不高,所以黨外第一階段組黨,就整個失去動力了。黃爾璇在他的《組黨秘辛》日記裡,感嘆留下這波組黨功敗垂成的經過。

康寧祥與林正杰領導的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在 1986 年 6 月 13 日率先提出民主時間表及組黨的呼聲,並設有「組黨行憲委員會」,由蕭裕珍任召集人。民主時間表的內容包括:「1987 成立新黨、1988 解嚴行憲、1989 全面改選、1990 總統直選、1991 台海和平」。

黨外編聯會「組黨小組」在 1986 年 6 月 24 日,召開首次會議,成立一個六人「政綱小組」,成員包括賀端蕃、洪奇昌、邱義仁、林濁水、郭吉仁和劉峯松六人,由賀端蕃任主筆,會議中也曾討論用「進步民主黨」為黨名。資料來源/劉峯松日記。

「組黨十人秘密小組」第一次開會是在 1986 年 7 月 3 日,當時周清玉國代剛從美國紐約訪問歸來不久,晚上由傅正教授請客,邀請黨外人士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御龍園」晚餐。晚上七點半,傅正邀請大家前往周清玉家裡洽談組黨的可能性。

傅正組成了「組黨十人秘密小組」,這個秘密小組有費希平、傅正、黃爾璇、尤清、江鵬堅、謝長廷、周清玉、陳菊、張俊雄、游錫堃。當晚討論幾個黨名,後來決定採用謝長廷提議的「民主進步黨」為黨名,並分配基本工作。除由謝長廷負責「黨章」起草外,尤清、黃爾璇、傅正組成三人小組,負責「宣言」、「基本綱領」、「行動綱領」的起草。傅正向參與者說:「第一項約束,就是要絕對保密,不能跟任何人講,包括自己的太太」。此「組黨十人秘密小組」從成立至 9 月 12 日,前後開了八次會議,完成了組黨前期的黨綱、黨章與創黨宣言準備工作。接著就準備進入預備會議組黨工作,一直到 1986 年 9 月 28 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敦睦廳宣布建黨為止。

1986 年 8 月 25 日,「組黨十人秘密小組」的謝長廷在《自由時代》週刊,刊登黨外對組黨的看法,率先告知黨外人士,他所提議的黨名為「民主進步黨」。康寧祥與林正杰領導的「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同時舉辦為反對黨命名的問卷調查,曾提出十個建議黨名,讓黨外人士來投票,包括有「民主黨、台灣民眾黨、台灣民主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自由民主黨」等黨名,讓黨外人士票選。謝長廷提出的「民主進步黨」名稱也在命名的選項之一,這個票選活動訂在 1986 年 9 月 10 日截止。

1986 年 9 月 27 日下午二點,「綜合黨外問題協商會」第三次會議,這是組黨前唯一的「組黨預備會議」,尤清負責通知開會,在黨外公政會總會舉行,主要議題討論要不要選前組黨?如何組?尤清、謝長廷認為,明天的「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必須改變議程,優先討論組黨事宜,因為組黨機會稍縱即逝,「過了這個村不一定有下一個店」,錯過這個時機,下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在風聲鶴唳的年代裡,必須要有人帶頭衝鋒陷陣、為民前鋒。他們以「發起組黨籌備會」為煙幕彈,分工合作就是要宣布組黨。

1986 年 9 月 28 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開會,為了黨名問題,當天與會的黨外人士有一場熱烈的「腦力激盪、言詞激辯」的場景,有人繼續質疑是否立即組黨,這些人的恐懼與猶豫不決,就是擔心組黨會被抓去坐牢。

由於謝長廷和尤清都極力鼓吹「民主進步黨」的名稱,「先通過組黨再說,以後還可以改名」,尤清這個說法,絕對是當天突破組黨會議僵局的高招。

1986年8月,謝長廷發表黨外對組黨的看法,率先告知黨外人士,他所提議的黨名為「民主進步黨」。
圖片來源:截自邱萬興臉書

來自桃園的黃玉嬌省議員覺得一個黨名竟要討論這麼久,站起來用她的大嗓門說:「我修改尤委員意見,上面加一個『台灣』,沒有台灣沒有意思,下面我同意你的,上面一定要加台灣,世界有很多民主黨,反正上面一定要加台灣兩個字,不然沒意思,下面用你的沒關係。」她的一語雙關,惹得全場哄堂大笑。

謝長廷和尤清在組黨會議中不斷居間折衝,認為組黨不是靠演講、座談、大家拍拍手的掌聲就能完成,組黨的核心精神就是「台灣人出頭天」,大家必須要有不怕坐牢的決心,先突破黨禁再說。尤清在會中發揮孤注一擲的威力,堅持不能說「籌備會議」,不然組黨的契機就會散掉了。

謝長廷發揮他的說服力,極力主張以「民主進步黨」為黨名,但朱高正表示異議,朱高正說:「民主進步黨沒有邏輯,要叫作『進步民主黨』,進步民主黨將來如果分裂,可以分成『進步黨』與『民主黨』,左派右派就很清楚了。」謝長廷說:「還沒建黨,你就要分裂?實在不應該。」大家笑成一團。當天會議主席費希平最後裁決:「好啦!那就民主進步黨了,有沒有意見?」經過二次會議討論後的「民主進步黨」黨名,大家終於有共識了。費希平主席宣佈:「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獲得全場歡呼聲通過。

這個嬰兒終於誕生了,民主才有希望,國民黨統治台灣四十一年後,台灣人民終於創建了本土第一個政黨——「民主進步黨」。

1986年9月28日,「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第三次會員大會於台北市圓山大飯店敦睦廳舉辦推薦大會,謝長廷會議中率先提出十四人的提案臨時動議,討論組織新黨,並徵求組黨發起人。會中,謝長廷把「民主進步黨」黨名提出來,並獲得大會通過。圖片來源:截自邱萬興臉書

主席費希平指派「建黨工作小組」,他們都是新黨的積極催生者,包括「組黨十人秘密小組」的費希平、尤清、謝長廷、游錫堃、傅正、黃爾璇與黨外公政會理事長顏錦福等七位,負責擔任建黨初期推動工作。

謝長廷是「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成員。在民進黨內連續擔任六任中常委,曾任美麗島辯護律師、台北市議員、黨外公政會秘書長、立法委員、高雄市長、民進黨黨主席、行政院院長。

1986年謝長廷競選台北市立委,周清玉連任台北市國大代表,我負責文宣設計。
圖片來源:截自邱萬興臉書

1996 年代表民進黨與彭明敏搭檔競選正副總統,2008 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2016 年起擔任駐日代表。

原文出自邱萬興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