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兒盟調查:近半兒少涉網路霸凌 4年來增一倍

圖片來源:中央社

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兒福聯盟釋出最新調查發現,有近半數兒少曾涉網路霸凌,較 2016 年調查增加一倍,其中近3成曾網路霸凌他人,主要樣態為網路留言或私訊批評訊息給認識的人。

網路、 3C 科技持續發展,使用網路的兒少年齡層也越來越低,兒盟表示,教育部7月大幅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擴大校園霸凌型態,首度將網路霸凌和電子通訊的霸凌型態入法,意謂網路霸凌已成為校園常見現象。

兒童福利聯盟與可口可樂基金會今年持續發起「我有我的霸免權」反霸凌計畫,並於今天召開記者會,兒童福利聯盟在會中公布「 2020 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現況調查」,發現涉入霸凌的兒少較上次 2016 年調查新增一倍。

此項調查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八、九年級及高中一、二、三年級,調查時間為6月 11 日至7月9日,施測方式以實體問卷進行,總計在 30 所學校發出 1702 份問卷,篩選出 1589 份有效學生樣本,在 95 %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 46 個百分點。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指出,根據 2016 年調查,當時曾涉入網路霸凌兒少只有 22 %,今年則將近5成、高達 47 %,4年來新增一倍,其中近3成、 28 .9%表示曾霸凌他人,曾被網路霸凌者則有 36 .3%,也有6成兒少表示擔心自己遇到網路霸凌。

進一步分析,曾網路霸凌者的樣態大多是留言或傳訊息批評認識的人,其次為在手遊攻擊或辱罵對方、截圖貼文或照片到群組一起嘲笑等,而被網路霸凌者最主要被霸凌經驗包含玩手遊被嘲笑、網路上的個人資料被惡意公開、收過具有惡意敵意的攻擊性訊息等。

白麗芳指出,探究網路霸凌的成因,主要原因包含兒少有錯誤的網路霸凌認知,調查顯示,有 21 .3%的兒少覺得網路霸凌沒什麼了不起、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有8.3%覺得網路攻擊殺傷力沒那麼大,且對網路霸凌認知錯誤較高者有較高的比例可能網路霸凌他人。

此外,同儕影響也是原因之一,白麗芳說,在同儕壓力影響下,有 42 .9%的兒少認為若跟朋友或同學們在網路上有不同意見會覺得很有壓力,雖然未必涉及網路霸凌,但是這些壓力也可能演變成共同排擠或攻擊。

白麗芳也提到,受到網路霸凌攻擊後,對兒少身心影響甚鉅,調查顯示,有 31 .2%會感到沮喪、 23 .6%對人際社交互動感到憂慮與緊張,以及 12 .4%睡不著,甚至有 10 .7%的孩子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

白麗芳說,調查也顯示,多數兒少遇到網路霸凌都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較少比例會求助家長,呼籲家長應警覺孩子的網路使用狀況,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教育部應分齡教育加強學生網路禮儀與社群規範;兒少也應該記得在社群互動時保護自己,不要用手指傷害他人,成為一個負責的數位公民。

為了讓大眾注意網路霸凌的重要性,兒盟也邀請藝人鬼鬼跟黃偉晉擔任愛心大使,響應兒盟發起的「停指霸凌」 IG 濾鏡手勢舞挑戰,呼籲大眾共同拒絕網路霸凌,在網路上傳遞更多正向力量。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