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潘寬專欄》去掉大中國史觀 還我們台灣視角的歷史教育

導演魏德聖籌拍新作「台灣三部曲」,選定高雄市南星計畫區用地搭建西拉雅聚落,經高市府跨局處協商,確定無償提供劇組借用3年。圖片來源:中央社

一直以來,台灣學生所學習的歷史、地理課都很奇怪。為何身為一個台灣人要去學習不相干的中國歷史或地理呢?更何況中國始終對於台灣充滿敵意,不僅一堆飛彈瞄準台灣,更總是在國際上囂張跋扈地逼迫他國,要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但台灣有自己的政府、領土、認同民主自由的人民,很明顯就不是中國的一部份,而藍營、紅色勢力更是隔海與中國唱和。最近因歷史課本修正,又挑起一波反去中國化的崩潰潮。

部分出版社編撰的國中歷史教科書,刪減許多中國史內容,包括「三國」也被略過,引發爭議。政治團體「全民拔菜總部」多名成員10日赴教育部前,以大字報、關公神像等質疑新課綱去中國化,對此表達不滿及抗議。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們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才是台灣人該學習的歷史呢?台灣是許多民族、文化的交會之地;原本就在台灣的原住民,加上荷蘭、西班牙、日本的殖民統治,也有渡海來台的漢人,以及在國共內戰中敗亡至台灣的中華民國,還有位居航海要衝而產生的豐富貿易經驗等,這些事實共同形塑了今天的台灣。因此,台灣的歷史應著重在與世界的互動,且由本土出發,而不是被任何一個外來統治者的史觀所壟斷。

引用歷史補教名師呂捷所言:「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這就是被大中國史觀綁架的悲哀,也正是歷史課綱修改的意義之所在。

如教育部長所言,「新課綱歷史並無去中國化,而是強調分域之間的關聯性。」由原本中國優先的視角,轉換成為台灣視角,並強調台灣與世界的互動,何錯之有?我們都是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為何要去學習遙不可及的中國歷史?反對者表示這是文化的繼承,但卻提不出其他足以說服人的理由;原先是英國殖民地的美國也承襲了部分的英國文化,但美國的國高中學生也沒有如此詳細學習英國的歷史吧?歷史長河浩浩湯湯,除了中國歷史,有更多台灣史、世界史值得我們學習。

如同導演魏德聖拍攝的《賽德克.巴萊》,描述原住民賽德克族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或者是他最近將開始籌拍的《臺灣三部曲》,描繪大航海時代,台灣接軌世界,並與之互動的精采過去。這些真正屬於台灣人的歷史,才是應該出現在歷史課中的,不是嗎?

系列電影「台灣三部曲」主場景之一的「麻豆社」將落腳高雄南星計畫區。圖片來源:中央社

過去的課綱之所以要詳述中國歷史,很大一部份原因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國教育有關。從早期堅持正統中國的漢賊不兩立到後來的國共一家親;從原先的秋海棠中國,到被中共擊潰後只剩下代管的殖民地台澎和原有的金馬等地,國民黨始終不放棄自己的中國認同。明知不可能奪回大好河山,只能透過教育將學生養成中國人,延續他們精神上的「反共復國」大業。

然而隨著政治勢力消長,這些在國民黨大中國史觀中長大的人,不但將反共拋諸腦後,甚至盲目親中,對虎視眈眈的中國毫不設防。若不是有野百合、太陽花等學運,讓台灣人主體意識覺醒,中國各式各樣的大外宣碰上這些被教育成中國人的選民,中共侵吞台灣的詭計說不定早已得逞。這就是為什麼歷史教育需要改變,我們需要台灣視角的歷史,不是外來統治者為了延續其政治生命而強加的「他國史觀」。

教育部長言:「新課綱希望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這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觀點,台灣被綁在國民黨的大中國史觀太久了。台灣應重拾自己的主體性,台灣是世界的台灣,我們應該先認識台灣的過去,然後才有走向世界的能量。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