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冠甫專欄》裝冷氣或做環保 城市降溫的現實困難

學校冷氣。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日極端高溫的天氣成為常態,民眾依賴冷氣機會大增。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全國國中小校園「人人都有冷氣吹」加速推動加裝冷氣的政策受到關注。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抨擊「應該是買溫度,不是買冷氣,應該用更環保的方式來做空調」。

不過,所謂「更環保」內容多元,從種樹、綠化,還是柯文哲稱使用綠建築幫助降溫。眾所周知,台北市校園冷氣裝設程度過九成,難免落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尷尬,顯然市政建設長期、短期計畫該有所區別,量力而為。更遑論柯文哲一面消滅綠地、樹蔭,另一面稱要蓋綠建築的矛盾。

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的應用,獨棟綠建築對城市溫度下降功效有限,城市降溫考量建築物間通風,街區間道路的遮蔭。城市規劃近乎要重新來一遍,涉及廣泛不說,地方行政機關與中央機關的協調,單純就大樓間能保持空氣流動通風而言,光是棟與棟間的間隔的棟距討論就牽連慎廣。

坦白說,地方、中央修改法規事小,棟距直接關聯建築土地面積、建案成本。毫無疑問,要求綠建築,棟距、房價自然高昂,排除地段因素,也僅有新成屋與豪宅等級才有辦法做到。人人都想買好房、好地段,背後的居住權爭議,結構問題層層堆疊,不好處理,更非三言兩語可解決。除台北市離譜的將行道樹理平頭、雙連站公園水泥化之外,其他城市的綠化,例如一區一公園,修剪時保留樹蔭、創造樹冠,都逐步上軌道。

巧合的是,環保、能源、居住議題互相牽連,經常被社會團體互為主張,陷入套套邏輯的輪迴,如同緊箍咒般時常拿出來唸,不論何時都在迴向「進步力量」。社會倡議向來有其理想性,部分提案現階段窒礙難行,不特別感到意外,難免需要一步步推動。只是將現實層面阻礙,化為「政府要做都可以」有人不想做的理解。

將政府組織、眾多行政機關、各黨派理解為一人下令即可上行下效的人治機器,是把民主社會看簡單了,一併將環境評估、公聽會過程都視為走個過場,也違背了進步價值,除非有人骨子裡依舊食古不化,崇尚所有事都能「處理」的舊政治。

平心而論,網路上酸言酸語,無助政府體制內環保、綠能計畫推動,更多的是竹篙湊菜刀,就連賴清德副總統參訪被譽為樹王賴倍元先生的大雪山林場,期許種下「能乘涼的樹」都被譏諷在市區種樹,還比較能乘涼。不是直接誤解文意,就是根本沒點擊新聞內文。

追求進步、理性價值,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標。但也不要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成理所當然,還反而把那種樹的人,抨擊的一文不值。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