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職場霸凌:最可怕的不是拳腳,是有意的排擠與忽視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www_slon_pics

[bs-quote quote=”不論情場或職場,任何團體都宛如「縮小版社會」,大家競爭著「地位」,踩著別人往上爬。身處其中要學會如何自我保護,而非放棄希望。”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小玲是一位新進職員,當她向長官報告與交往已久的男友準備結婚,而且年底即將請婚假去度蜜月以後,組長就時常對她的工作成果挑一些很刁鑽的瑕疵,但明明之前都沒問題的;她還發現,組長與同組的夥伴好幾次外出聚餐,卻都沒有通知自己,而且眾人聚餐回來還會故意在她面前討論剛剛哪道菜比較好吃。

小玲度完蜜月後,發現自己懷孕了,肚子也一天天隆起,但擔心組長不滿意工作進度,為此小玲還留下來加班。好幾次,隔壁桌的同事在只有她們兩人時,故意用力關門,或轉動辦公椅等,製造巨大聲響嚇她。小玲向同事反應:「不要這樣,因為懷孕,比較怕巨大的聲響。」同事卻說:「太沒有幽默感了吧?這樣就會被嚇到喔?」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exels

權力濫用與精神上操弄

說到職場霸凌,是指以積極或消極方式製造出連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等言語、表情、姿勢或文字,因而侵犯到對方的人格、尊嚴或身心,甚至還破壞了對方任職的職場氛圍。

構成職場上霸凌或心理虐待,通常包括兩個要素:一是權力的濫用,二是精神上的操弄。

職場中施虐者的目標是誰?

通常受虐者並非特別懦弱或是心理不健全,往往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服從上司或是公司資深員工權威式的命令。又或是,被害人具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例如:年輕、美貌、財富或魅力,特別容易遭到排擠。

有些霸凌案例,是因為工作能力太突出,引來同事或是中級主管的妒意,他們通常會先貶低被害人,但是被害人並非不認真工作,反倒是工作狂,或是對工作比較要求的完美主義者,這類型的被害人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什麼,容易落入遭遇職場霸凌的陷阱或惡性循環之中。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epicantus

當然也有因為員工福利或性別而產生的職場霸凌,例如:女性員工一宣布懷孕,就開始受到上司的騷擾或刁難,也有因為產假、婚假、較長休假,而遭到霸凌的個案,這往往來自於上司對於無法恣意支使員工的不平衡心態,而出現的預先反應。

職場霸凌的樣態與過程

都是從小動作或是不需言語的姿態、聲響開始的,然後開始沒來由的伴隨各種汙名化,進而尋求職場上其他成員的確認,並且把過錯推給受害者的性格,例如:這個人欠缺幽默感、抗壓性,沒有耐性、不合群等等。接著,否定其工作成果或工作能力。久而久之,受害者因為遭受各方責難,工作效率開始低落,

無法集中注意力,最後,受不了閒言閒語的壓力,雇主就有理由以不適任或是欠缺專業能力,使受害者離職。

受害者如何失去對抗能力?

多數的受害員工並非擔心失業,才會在受霸凌的循環中忍氣吞聲,而是因為苦無蒐證方法及欠缺具體證據,才造成無法對抗的情況。

有些施虐的主管會藉由剝奪員工對於關鍵問題的判斷力,讓員工分不出誰是誰非,並且將他隔絕在對他有幫助的資訊之外,員工越想弄清楚狀況,卻越來越迷惘,不知問題何在。

另外,非言語的肢體語言或聲響,常造成受害者無從反駁或舉證。例如:惱怒的嘆息聳肩、蔑視的表情、欲言又止,或在被害人聽得到的距離與他人共同竊笑等等,故意讓被害人懷疑自己是否反應過度,因而慢慢失去自信心。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rawpixel

製造出孤立的情境,讓被害人覺得受到忽略,這根本是對被害人的長期冷暴力,例如:不打招呼、錯肩而過的視若無睹、故意趁對方離開位置時,將寫著工作交代的紙條放在桌上,完全不直接告知該做的事情。這種長期的孤立會很快讓被害人的信心崩盤。

面對霸凌,應即時蒐證

當受害者面臨職場霸凌時,應該預期在某些狀況下有可能再度遭受霸凌時,請準備好錄影錄音裝置,隨時錄下霸凌的情況。

再來,對於霸凌內容、時間可以詳加記錄;若於工作上被刻意刁難,或被指派不合理的任務時,都應該留下工作紀錄以及指派的項目,做為事後的對證。

阿德勒心法有助於我們面對職場霸凌

面對陰晴不定的上司

  •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不夠成熟,他們擔憂自己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便藉由情感和攻擊性的言詞,掩飾自己在工作上的缺乏自信,其實是一種過度的自我防衛。
  • 時常失去理智吼叫的人,這是他們從小認為只要火冒三丈、威嚇周遭大人,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是一種情緒的勒索。
  • 有些上司,他們不明白職責的不同並不等於身分的優劣,成為主管以後,伴隨的責任會增加,但升遷不代表地位有變得比較崇高。
  • 面對失去理智、無理取鬧的上司,不要在意他的情緒表現,只要注意他實際「交代了什麼內容」就好。
  • 職場人際關係的重點在於工作的執行,我們只需要注重談話本身的內容,無須過度在意對方的情緒表達。
圖片來源:Pxabay / 作者:rawpixel

苦惱於壞心眼的同事

  • 首先,我們要認清不論身處在哪一種職場,都不可能與所有人和諧共處。
  • 專注在工作本身,別在意是「誰」在說話,只要注意對方說了「什麼內容」就好。父母、上司、同事都會有搞不清狀況而做錯事的時候。
  • 儘管會冒犯對方,我們也需要有勇氣堅持自己認為的正義。如果因為害怕得罪上司、害怕反抗多數人而不敢挺身指出錯誤的話,最後苦惱的就會是你自己,受傷的就會是你所珍惜的團體。別讓你喜愛的工作到頭來落得一場空。

本文摘自《關係破繭:走過愛情、親情、人際的關卡,綻放生命的新綠》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關係破繭:走過愛情、親情、人際的關卡,綻放生命的新綠” book_author=”楊晴翔 ” book_publisher=”悅知文化 ” book_publish_date=”2019/12/16″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2/2019-12-123.58.26.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2516?loc=M_0009_002&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4543.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