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從景美軍事看守所到反送中 台語台首部自製戲劇穿越不同世代民主感動

《自由的向望》劇照。 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 提供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公視台語台首部自製戲劇《自由的向望》,邀請到鄭文堂、蘇奕瑄、朱平三位導演,以 60、40、20 三個世代、三種觀點,引領大家感受台灣民主化進程,進而一起守護現今民主自由的台灣。本片由三部短片組成,將於 12/22(日)冬至晚上八點,在 14 頻道公視台語台播出。

三位導演對於《自由的向望》的拍攝初衷,也反應不世代的不同看法與理解,鄭文堂導演回憶,自己經歷過戒嚴時期,以前只有三家電視台時期,參加民主運動,新聞畫面只要拍到他,隔天里長、警察,就會到家裡關心,對於保守的媽媽造成心理負擔與壓力。而 1981 年三義空難,家屬抗議賠償不公,當時他在現場拍攝抗議事件,就直接遭到警方逮捕拘留,第一次深刻體會失去自由的恐懼。

《自由的向望》之《吹海風》是描述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 1979 年美麗島事件中的經歷。
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 提供

鄭文堂感嘆,這次拍攝取景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雖然已對外開放,但參觀跟被關在裡面,壓力與感受絕對是完全不同,他有訪問過陳菊女士的親身經驗,期能將陳菊女士當年感受透過影片準確傳達,也提醒大家自由的重要。

蘇奕瑄導演則是出生在傳統保守的藍營家庭,她的學習過程讀的是三民主義,中國的歷史跟地理,這樣的背景,使她對於政治與民主完全不感興趣。倒是去了法國之後,想要了解外面的人怎麼看我們的,才回頭尋根。過程中第一次參與 318 運動,而與家族間關係感情變化、對立與衝突浮出檯面,也讓她對於台灣民主自由深感憂心。

朱平導演表示,自己生長的環境一直是自由的,反而讓他想去認識,過去不自由的台灣歷史,與目前民主環境的差異,了解後,有感自己多幸福,激起他想去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

而對於現今香港環境,經歷過戒嚴期間的鄭文堂表示,香港這些人對我們的幫助太大,讓台灣看到甚麼叫做勇氣,我們要感謝他們。歷經黑暗,才知道光的重要。我們已經擁有,就千萬不能再被遮起來,要努力讓它持續發光。蘇奕瑄則有很多香港的朋友,現在的狀況,讓他非常擔心朋友們的安危。朱平希望能有機會去香港旅遊或參加影展,很難想像他們現在的狀況,也非常擔憂。

由左至右為主持人公視國際部高偉豪,鄭文堂、蘇奕瑄與朱平導演。
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 提供

《自由的向望》全長約 90 分鐘,分別為《吹海風》,由代表 60 世代的鄭文堂導演執導,重現美麗島事件六年後,陳菊女士出獄那天,回家途經濱海公路,第一次聽到海風,再度感受自由的心情。

40 世代的蘇奕瑄導演所執導的《家族無共識》,以 318 運動為背景,表現女主角與爸媽、長輩們在民主認知上的不同,使用黑色喜劇的方式,以荒謬的手法展現出世代差異。

而 20 多歲朱平導演的《回來就好》是以李明哲事件為基礎,希望大家能正視這類案件與問題,表達我們都處在這樣的潛在風險的擔憂。

《自由的向望》透過三個不同世代的影像紀錄家,用屬於自己世代的觀點觀察,希望能讓每個世代的觀眾,都能從影像裡,找到珍惜台灣民主成果的感動。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