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舒國治一青妙東京對話文學 談日本台灣印象

無來源

文化部駐日本台灣文化中心本週邀請日文書「我的日本」作者之一舒國治與台裔日籍散文作家一青妙對談。寫過「門外漢的京都」的舒國治說,也想寫「門外漢的東京」。

駐日本台灣文化中心首度舉辦台灣文學祭,最後一場講座於 10 月 30 日舉行,由舒國治與女作家一青妙在東京的台灣文化中心對談, 10 月 31 日舒國治在誠品生活日本橋書店與讀者互動。

舒國治與一青妙在對談中,分別提到各自對日本和台灣的看法。講座一開始主持人野島剛介紹 2006 年出版的「門外漢的京都」,表示舒國治雖在書名用「門外漢」一詞,其實對京都觀察入微。

舒國治說,自己是從門外漢的角度來看日本,才能不斷對事物感到新鮮。他也希望能寫一本小書「門外漢的東京」。

在講座上,他說出對日本欣賞、對東京不能忘懷的事物。他說,江戶時期的作家井原西鶴( 1642 – 1693 年)吃的食物,現在是越吃越好,但差不多同時期明代蘇州才子文徵明( 1470 – 1559 年)與唐伯虎( 1470 – 1524 年),或小說家馮夢龍( 1574 – 1646 年)等人在蘇州吃的食物,現在蘇州吃的完全比不上東京。

他說,這就是東京從江戶時代以來有很多的文化、創造,造就現在東京充滿豐富的生命力。

對餐飲文化頗有研究的舒國治談到對日本的觀察,日本是麻婆豆腐的知音,現在日本麻婆豆腐的味道是早在 1960 年代中國尚未開放時,很多日本觀光客、留學生去台灣吃到之後引進日本的。

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日本人的一青妙則提到,由於家庭背景的因素,她對台灣的印象停留在 1970 到 1980 年代前半。她說,到了台灣能放鬆、並帶有懷舊,令人懷念的感覺。

台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說,今年首度辦理「台灣文學祭」,透過台日兩地作家從不同的視野及觀點交流,深受觀眾好評,許多觀眾留言表示,希望能持續辦下去,甚至有遠從兵庫縣神戶前來聆聽的日本民眾,參與後表示深受感動。

昨晚在誠品生活日本橋書店的講座活動結束後,有日本讀者當場購買「我的日本」一書請舒國治簽名並留言。舒國治寫了一句唐代詩人孟浩然( 689 – 740 年)的詩句「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我的日本」收集 18 位台灣作家有關日本的文章,翻譯成日文後近一年前在東京出版。

舒國治對中央社表示,有讀者問到台灣的南北、區域的不同是否影響到食物,他答宜蘭縣是(交通上)比較不方便的地方,反而生活中會發展出更精緻的美感,包括宜蘭人做的小吃。

「門外漢的京都」讓讀者感受到舒國治對京都觀察入微,文中充滿詩意。記者問到是否持續寫京都時,他答:「常常去玩,沒特別加寫什麼,但隨時總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可以產生想描述它的想法。」

他說,也想寫東京,因為東京是探之不絕、取之不盡的泉源。此外,他對日本很多鄉下地方的山谷、田野都很感興趣。

67 歲的舒國治是知名美食散文作家,著有「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記」及「台灣小吃行腳」等書。早年從事電影工作,之後轉而投入寫作,作品以散文、遊記、短篇小說為主。曾獲得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