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溝通不良:言語讓本該最近的我們,產生了最遙遠的距離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loilamtan

[bs-quote quote=”戀情不斷出現問題的原因,在於: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和看法——就像使用說明書一樣,你得讓別人知道該怎麼對你。”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當人們被提了分手之後,心裡常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好好一段關係,最後會變成這個子?」 幾乎任何一個因為分手,或關係維持問題而來找我諮詢的人,都會告訴我,他和另一半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

大家都知道溝通是維持關係的重點,在普世的認知裡,任何關係只要出了問題,十之八九就是溝通出了問題。但具體來說,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溝通是個很大的範圍,當我們只說了一句:「我們的溝通有問題,因為我們溝通不良」,就像有人說:「我籃球打不好,是因為我球技不夠好」,有講跟沒講一樣。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3D_Maennchen

在這個時代,「溝通」是一門顯學,市面上有很多書籍或課程,都在教導人們溝通的技巧。但有很多人即使使用了這些技巧,溝通的過程可能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整體的結果仍然是溝通不良,這是為什麼呢?

基本上,這跟一個人的心態、信念,以及成熟度有比較大的關係。

心態:察覺自己呈現的樣子

在這裡,「心態」指的是: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和這個人的關係,與你們所要討論的事情。通常會找上我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很積極在處理問題,所以他們才去學習溝通,以及和伴侶的相處之道。在找上我以前,他們往往都已經找了許多其它的方法,例如上網google「溝通技巧」、「與男朋友溝通不良」、「女朋友有話都不說」之類的關鍵字,試圖解決這段關係目前的窘境。

在這個情況下,他們很常認為自己是在這段關係裡,屬於比較有能力的一方。他們對於自己在這段關係裡的看法,多半是積極的、願意努力的、想要經營的、有用的、比較愛對方的⋯⋯,而這其實同時代表了,他們認為對方是消極的、不想處理問題的、沒有意願的,甚至可能認為對方是這段關係的問題製造者。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RobinHiggins

當他們抱持了這樣的想法去溝通,就容易呈現以上對下的姿態,彷彿只有自己在為這段關係著想一般。

沒有人喜歡這種「你沒能力處理問題,那就我來處理」的感覺,這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糟糕。如果對方的心理狀態不夠成熟,甚至可能出現不配合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心理上的姿態是影響溝通非常重要的關鍵:在我們心裡,自己與對方的相對位置,會決定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進行對談。舉例來說,老鳥對菜鳥講話比較不客氣,但對上司就變得唯唯諾諾,就是明顯的上下關係。

很多人之所以沒辦法順利的進行溝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察覺自己呈現了什麼樣的溝通姿態。這是任何技巧都無法修正的問題,即使他們學會了肯定對方讚美對方,或是任何看似處於低位的方式,都無法改變對方感覺到的「高高在上」。

信念相信一件事,需要的是體驗

除了「心態」之外,「信念」則是另一個常見的原因。

「信念」的形成與影響,遠比心態來得更深遠。當人們知道自己看待一段關係的態度是如何之後,只要有意願,通常都能夠在短時間內修正這個狀態。但當問題出在信念而非心態時,不僅更難察覺,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解釋「信念」是什麼的話,那就是「人所相信的」。只要一個人相信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就會成為這個人的信念。而要相信一件事,需要的是體驗──曾經發生過的事,及它的結果,就是體驗。任何重大刺激,或是長時間重複發生的事件,都有可能會形成當事人的信念。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5688709

很多人對於溝通都抱持著相當負面的信念,原因多半是在他們的經驗裡,溝通都沒什麼好下場。有些人在小時候對父母師長,說出了自己的感覺或某個事實,以求得到協助,結果卻是挨罵或是被無視,這樣的經驗只要多累積幾次,這些人在未來就會確信:「說出自己的感覺跟事實是沒用或危險的。」

有時候這些體驗不見得是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的事,而是他們所目睹的狀況。例如從小看著父母吵架、惡言相向破口大罵,甚至是動手,都有可能讓人對於「問題」、「衝突」、「爭執」產生恐懼。

父母通常是我們第一對看到的情侶,在我們還沒機會認識其它情侶的時候,父母之間的互動及他們的關係,會奠定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第一次對事物的認知」對人們有著非常強烈的影響,我們會因為第一次的接觸體驗,而對該事物產生全盤的認定。舉例來說,如果你第一次吃青椒的時候覺得很難吃,你可能就會一直覺得青椒很難吃,並對青椒產生排斥感。在對青椒有壞印象的情形下,再給青椒一次機會就變成了困難的事,自然也沒什麼機會吃到好吃的青椒,來洗清青椒的汙名。

我們目睹的狀況會形成信念。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cuncon

對「溝通」、「衝突」抱持著恐懼的人,就如同溺過水的人一樣──就算知道游泳是可以學的,但只要靠近水,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在他們的世界裡,溝通與衝突,以及失去愛,三者是劃上等號的。

他們相信的事情是:「溝通就會吵架,關係就會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再愛對方」,「溝通」不僅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問題的開端,他們寧願看著表面的和平感到安全,也不願意冒著可能會破壞關係的風險去溝通。

成熟度:如何看待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

而第三個「成熟度」,在這裡指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 因為價值觀而產生的衝突,不用我說,幾乎人人都知道,所以「價值觀不同」、「觀念不合」才會是人們常聽到的分手原因。但具體來說,「觀念不合」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老實說,比起觀念不合,我看到更多人的狀況是一言不合就分手,但事後解釋為觀念不合。但講白了,不就是吵架而已嗎?會吵架不就一定是觀念不同才會吵架嗎,那為什麼有些人吵架不會分手,有些人吵架就是觀念不合呢?

這中間的差別,就是我們對於「異己」的看法。

之所以說「對於異己」的看法和成熟度有關,是因為:當我們是嬰兒的時候,我們認為世界是以「我」為中心運作的──我們哭了,大人就會想辦法處理、我們喊叫,大人就會靠過來、大人們總是想辦法逗我們笑、因為我們總是躺著,看不到除了天花板以外的地方,所以我們以為大人總是圍繞著我們⋯⋯。這些嬰兒所看到的「現實」,成為了嬰兒獨有的體驗,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是世界的中心。既然我是中心,那麼大家都聽我的,才是理所當然的。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Victoria_Borodinova

如果一個人有好好的成長,那麼在長大的過程中,這些屬於嬰兒的體驗,會慢慢的消失。我們會發現自己很重要,但別人也很重要,所以應該要彼此尊重;但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導致某些部分的成長停滯了,那麼這些嬰兒式的想法,就會留在體內,讓當事人認為別人應該聽自己的。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會試圖去釐清對方想表達的是什麼,也會嘗試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中間的過程是否很激烈,他最終都會讓自己達成這個目標。

但一個不夠成熟的人,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想的往往不會是「雙方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且雙方都能尊重彼此」,而是以輸贏的角度在看待彼此的不同處,最簡單的就是──到底誰是對的?該聽誰的?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coombesy

這樣的角度是非常純粹的非 A 即 B:不是你對就是我對、不是我妥協就是你妥協。在這種關係裡,除非雙方的想法一致,否則根本無法出現雙贏的局面,因為除了 A 跟 B 以外,沒有第三個讓雙方都能滿意的答案。這種爭吵方式能為關係帶來的,只有在某一方妥協之後看起來的和平,但不代表問題真的解決,也不表示雙方的不滿都被瓦解。久而久之,雙方累積的怨氣只會越來越多,距離說出「觀念不合」這句話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

本文摘自《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 book_author=”亞瑟 ” book_publisher=”時報出版” book_publish_date=”2019/08/20″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8/2019-08-223.45.40.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30605?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8″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83498.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ja(SellItems)&id=VUU0079″ ext_link_text_2=”時報悅讀網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