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區今年招募 26 名台灣學生到 9 家律師事務所實習,有學生認為,隨著兩岸民間交流增多,涉及兩岸的法律問題也會增加,不管以後有沒有要到中國工作,有兩岸經驗都是加分。
2019 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 23 日在華東政法大學結業,活動迄今已舉辦 4 屆,今年從上百位報名參加的台灣各大學法律系學生中選出 26 位到上海靜安區的 9 家律師事務所,進行為期 2 個月的實習。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陳韋儒表示,台灣的律師事務所一般只接受已經取得律師執照的人前往實習,但中國的律師事務所沒有這樣的限制。在她尚未拿到律師執照前,赴中實習成了選擇,「不想浪費大三升大四的暑假」。
陳韋儒是政大法律系、公共行政學系雙主修,她說,以前對就業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畢業後參加國家考試當司法官。但顧及未必能一次就考上,這次赴中是想為自己探索另一條民間就業市場的道路。
在實習之前,陳韋儒 2 月即在北京清華大學當交換生,經逾半年在中國求學、探索,她仍未確定未來的就業所在地,但她表示,即使在台灣就業,隨著兩岸交流增多,市場相關法律需求也會成長,有中國經驗會加分。
陳韋儒說,和她一起實習的,有政大、中正、東吳、成大等法律系的學生,大家都來自不錯的學校,有些人甚至已經拿到台灣和中國的律師執照。未來,她也想要到中國念研究所,並拿到兩地的律師執業資格。
談及 2 個月的實習,陳韋儒認為,一開始覺得自己來這一趟可能只會被當成工讀生、打打雜,但沒想到實習單位除了讓她實際擬定公司合約,也讓她跟著律師出庭,這令她感覺很受重視。
負責指導陳韋儒的高朋(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蔡世明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所謂法律灰色地帶已經越來越少,但兩岸相關法規不一,很多台灣人到中國來難免會「誤觸法網」,提升相關素養變得很重要。
蔡世明說,上海各地區對於兩岸青年交流都有相關的構思與活動,以金山來說就是開闢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至於「寸土寸金」的靜安區則是商務重鎮,作為兩岸法律人才培育基地,算是因地制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