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芳明:五四影響台灣民主 兩次文學革命

圖片來源:中央社

五四運動百年,學者陳芳明到新加坡參與座談,他表示五四運動除推動白話文運動和現代主義兩次文學革命,自由民主精神也讓台灣發展出健康的民主政治,容許多元意見表達。

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配合新加坡政府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世界書香日」活動,昨天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出席導讀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七等生的「沙河悲歌」。他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提及台灣的民主發展與文學革命。

71 歲的陳芳明表示,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非常健康,唯有民主社會才能容許表達不同意見,並進行理性辯論。這也是他對台灣社會感到非常驕傲的地方。

他說,當年有所謂舊詩革命,希望把新的詞彙寫入舊詩之中,但五言、七言及平仄等體例,實則無法置入諸如輪船、火車、電風扇等新的器物,舊詩革命也就失敗了。

他在訪談中認為, 1919 年五四運動追求新的語言,「白話文運動」是第一次文學革命,「現代主義」則是第二次文學革命。

陳芳明說,第一次文學革命只有語文的革命。第二次文學革命則是要把內心世界用文字寫出來,這種意境的藝術性之高,也就是「文字煉金術」,以濃縮白話文的方式寫出關於觸覺、嗅覺、味覺的真實感受。

對於 1960 年代現代主義在台灣的發展,陳芳明以白先勇小說為例,說明可以把短短一則故事,讓讀者感覺好像走過一個人的一生。

陳芳明認為,台灣諸如余光中( 1928 – 2017 )、楊牧等人是把白話文運用得最漂亮的作家,尤其,楊牧提到「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裏」,「孤獨」是很抽象的東西,卻能如此靈活呈現有如「一匹衰老的獸」。

他強調,這是在第二次文學革命才有可能發生的成果,因此,「文字煉金術」無論使用一個名詞、形容詞,都有特殊意涵與弦外之意。

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年,新加坡舉辦「五四運動百年回顧」、「五四運動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理李顯龍則透過臉書(Facebook)貼文,表達文化復興愛國精神值得反思,不了解歷史、起源與文化的人民,就像無根之樹。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