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綠能補給專欄》綠能假新聞第九話:何必用勞斯萊斯載石頭?離岸風場拋石作業好簡單?

圖片來源:截自 Ørsted 沃旭能源臉書

日前有週刊報導,離岸風電開發商進行拋石作業,故意要求台灣沒有的「落管式拋石船」,被解讀為以高規格刁難本國廠商。明明台灣也有其他種拋石船,為什麼一定要用勞斯萊斯載石頭?今天就來談談,離岸風場的拋石作業,到底有什麼不同。

拋石作業 風機水下基礎的金鐘罩

為了讓風機可以站穩運轉 20 年以上,水下基礎可說是風機的腳,要在海床上扎穩根基。拋石的作用,是為了避免海流沖刷海床土壤,掏空風機的基礎,如果沖刷作用嚴重,更可能導致風機不穩的風險!因此水下基礎完工後,會在基座周邊填石,來減緩沖刷作用。而且不只基礎剛安裝後要做拋石作業,風場長達 20 年以上的營運期,也需要及時進行重點填補拋石,因此蓋風場需要可以精準拋石引導計算的系統和技術,這也是我國許多單位正積極投入的開發計畫。

拋石工法面面觀 不同工程需要不同技術

首先簡介一下,常見的拋石工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開底式駁船拋石法 Split Hull Technique

以開底駁船來運載和拋放砂石,適用於不需準確定點拋石之工程。優點是船舶設備較簡單,適用於大面積、目標不需集中的拋石區。然而這種工法的砂石容易受海流漂移,不易準確下沉至指定海床,因此需要準備約 3 倍的砂石,才能達成預定工程目標。

開底式駁船(Split Hull Vessel)。
圖片來源:Royal IHC
  • 側傾駁船拋石法 Side Dump Technique

以側傾駁船將礫石運載至施工地,將礫石推放以自由落體方式沉降至目標。這種工法適用於單邊拋石,作業時間較快速,然而缺點一樣是礫石容易散落,不易集中於目標區。

側傾式駁船拋石(Side Stone Dumping Vessel)。
圖片來源:Van Oord
  • 移動式落管船法 Fall-Pipe Technique

落管式拋石船的船底有一伸縮套管,可以下沉至海床指定地點,並將船上所載砂石沿套管下放至指定海床,伸縮套管底部配備遙控潛水器(ROV)及定位系統,可以準確的將砂石拋放至需填補的位置,精準、快速且可節省砂石數量。現行科技的落管深度,從數十公尺,最深可到 2000 公尺。

落管式拋石船(Fall-Pipe Vessel)。
圖片來源:Boskalis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將一堆石頭,從水面丟入海中,跟用管子從靠近海底的地方丟下,哪一個方法丟的石頭會比較集中呢?我想這麼簡單的生活常識,答案就不用我多說了,何況是要用在風機基礎上呢。

落管式拋石 離岸風場國際標準工法

台灣船商的確是有拋石船,也有拋石工程的實績經驗,可是離岸風電工程非要台灣沒有的「落管船」,可不是沒有原因的。歐洲離岸風場在施工,使用的是「落管式拋石船」,是因為對水下基礎拋石作業的要求,需特別注意精準度以及對水下基礎的影響,因此砂石數量和範圍都要精確的掌控。

首先是精準度的要求,落管式將管道深入海中,較不容易受到海流的影響,並具有動態定位系統,可以針對拋石的位置進行即時監測調整,並以 3D 顯示成果,如此一來才能精確將石頭鋪在水下基礎周圍,更可避免再拋石過程中,碰撞到水下基礎,才不會沒發揮到保護作用,反而先損壞基礎。尤其台灣工程商熟悉的近岸港灣工程,和離岸風場遠岸施工的海況條件不同,因此需要更精準的工法和船隻。

再者,精確的拋石作業,可以降低海水混濁度,更有效的保護環境,減少施工過程對海中生物的影響,因此落管式拋石船的工法,也成為國際離岸風電的標準工程作法。

國內目前有的拋石船主要是開底式和側傾式,或是駁船搭配挖土機鏟起砂石倒入海中,試想一下如果是使用這幾種類型的拋石船,從 20 公尺高的海面倒入,到了海床,有多少數量的砂石可以落在應在的位置?又會不會發生砂石撞壞風機基礎的情況呢?

基樁淘刷拋石保護示意圖。
圖片來源:Jan De Nul

簡而言之,術業有專攻,請尊重專業。不是會拿刀的都是廚師,也不是拋石船都適用於離岸風場水下基礎的拋石作業。而且使用規格較高的船隻技術,對我國風場的施工品質以及環境有正面助益。我們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應向外學習豐富的海事工程經驗,協助自己的船舶產業提升技術能力,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