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會今天通過擴大引進外國勞工修法,將於 2019 年 4 月上路,預計 5 年內最多開放 34 萬 5150 人,這不僅是日本外勞政策的一大轉變,也勢將為日本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日本政府與執政黨定位為這個國會會期最重要法案的「出入國管理法」(簡稱入管法)修法,這 2 天在參議院歷經朝野政黨 18 小時挑燈夜戰激烈攻防,最後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以席次優勢強渡關山,在日本時間今天凌晨 4 時過後表決通過。臨時國會也因此決定不延期,將如期於 10 日休會。
● 目前有多少外國人在日本工作?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 2017 年 10 月的調查,目前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共有 127 萬人,是史上新高;未來如果完成修法開放外勞上路,人數將持續攀升。
日本目前僅限大學教授等高度專門人才取得日本的工作居留資格,修法將讓一般單純的外國勞工也能取得居留資格,可說是政策一大轉變。
● 修法主要內容
綜合日本媒體報導,修法是為了因應日本面臨人手嚴重不足的現況,新設置2種居留資格擴大引進外國勞工,也改變了日本一直以來的外國勞工政策。
修正後的入管法將於 2019 年 4 月上路,增設「特定技能 1 號」及「特定技能 2 號」2 階段居留資格。
外國人只要具備相當程度知識或需要經驗的技能,就符合「特定技能 1 號」居留資格,可透過完成最長 5 年的技能實習,或是通過技能及日語能力測驗來取得。居留時間最長合計 5 年,只能隻身到日本工作,目前開放的業種包括農業、照護等共 14 種。
如果通過更高級的測驗,擁有更加熟練的技能,就能取得「特定技能 2 號」居留資格,且每 1 到 3 年就能更新一次,只要能通過審查,更新次數沒有限制,有可能成為事實上的永久居留資格,也可以攜家帶眷到日本。
根據日本政府目前試算,「特定技能 1 號」居留資格在5年內最多開放 34 萬 5150 人,但詳細數字及接受業種將記載在年底前公布的運用方針中。
日本政府將基於「特定技能 1 號」居留資格總人數等情況,來針對申請「特定技能 2 號」居留資格的相關測驗進行準備。
日本政府年底前將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基本方針,包括加入一旦人手不足的問題獲得解決,將停止引進外國勞工等原則。日本政府還會針對協助外國人學習日語及生活諮詢窗口等推出配套措施。
日本政府將於 2019 年 4 月改組法務省入國管理局,新設肩負相關任務於一身的「出入國在留管理廳」。
修法明訂「檢討條款」,在入管法修正上路2年後,將進行制度修正,反映經濟情勢的變化及實際運用產生的課題等。
● 朝野看法分歧
法務大臣山下貴司表示,到明年4月1日修法上路前的這段時間,會努力做好實質準備;國會審議時議員所提出的問題,政府也會全力因應。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幹事長福山哲郎批評說,連正面審議也沒有,未多做說明就倉促修法,根本就稱不上是國會。
日媒整理,合計修法在眾議院及參議院法務委員會審議時間,大約只有 40 小時;修法雖然通過,但卻不清楚新制度究竟長什麼樣子,例如雖然政府研究在 14 個業種開放外國勞工,但實際上要開放的領域與人數上限等,還要等到月底前才會對外公布。
● 日本業界與外勞同表歡迎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以讚岐烏龍麵聞名的四國地方香川縣,有烏龍麵業者對擴大引進外國勞工表示期待。
香川縣這幾年就因為人手不足,造成部分烏龍麵業者歇業,也有部分業者開始進用外國勞工。其中一間位於高松市香川町的烏龍麵店,從 2016 年開始進用越南籍的技能實習生,現在已有 4 位實習生負責製作麵條與炸食物。
香川縣的製麵業者所組成的工會,未來非常希望能進用擁有「特定技能 1 號」居留資格的外國勞工。
另外,位於靜岡縣燒津市的水產加工公司,也相當歡迎擴大開放外國勞工。
在這裡工作的中國人劉毅,今年 36 歲,10 月把妻小留在中國隻身來這裡工作,他對日本將擴大引進外國勞工表示,能更長期僱用的話,不管是對工廠也好、對他們也好都是有利的;如果可能的話,未來也希望把妻小接過來日本生活。
水產加工公司的社長說,現行制度下的技能實習生工作時間短,學不到技術,蠻可憐的;雖然不清楚新的制度內容,但如果工作時間能延長,對外國勞工或是對公司來說,都是加分的。
● 修法大事記
2018 年 6 月:政府在基本方針中明示擴大引進外國人材,來解決日本面臨的人才不足問題,將設置新的居留資格。
2018 年 8 月:法務省提出有意將現行的入國管理局升格,於 2019 年 4 月新設出入國在留管理廳。
2018 年 11 月初:政府向國會提出出入國管理法修正案(新設 2 種居留資格),及法務省設置法修正案(新設出入國在留管理廳)。
2018 年 11 月 13 日:修法送進眾議院全體會議。
2018 年 11 月 28 日:參議院開始審議修法。
2018 年 12 月 7 日到 8 日:參議院不斷電挑燈夜戰表決通過修法。
2019 年 4 月 1 日:修法將正式上路。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