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支持婚平1】異性戀走上同運之路 「看見他們的生命,很衝擊」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行銷企劃主任阮美嬴。(芋傳媒林詠青攝)

在台灣,支持婚姻平權、投入同志運動,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同志平權運動者祁家威,奮鬥三十多年,才在去年 5 月 24 日取得大法官第 748 號釋字:「民法違憲,同性可結婚」的結論。

還有更多的「祁家威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努力著,是什麼樣的生命經歷與契機,讓這些同志運動者走上街頭爭取權益?面對反對的聲音,他們曾遭遇哪些挫折,又是如何克服困難?

祁家威。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片

受訪者:阮美嬴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行銷企劃主任、異性戀

芋傳媒記者林詠青採訪整理

 

Q:請談談妳的背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認識多元性別族群?

A:我是讀社工的,一直到大四去同志熱線實習,才開始真正認識同性戀者。在大四之前,我其實都是屬於那種「假友善」同性戀的人,就是覺得同志 ok 啊!但我的小孩不可以是同志。我曾經也懷抱著「小孩一定要有爸爸、媽媽」的觀念,甚至問過老師,怎麼可以剝奪孩子擁有爸爸的權利?只記得老師反問我:「如果兩個他/她都對孩子很好,難道也不可以嗎?」

在同志熱線從實習、當義工到 2015 年成為正式工作人員,一路走來才恍然大悟,啊!原來過去的我,就是所謂的「假友善」。

同志「假友善」9 大經典語錄

1.我不反對同性戀,我的孩子不是就好。

2.女女我可以,男男我不行。

3.同性戀沒問題,但我不能接受娘娘腔。

4.我覺得變性人很勇敢,但還是別讓小孩接觸,小孩子不懂。

5.既然妳可以喜歡男生,就不要去跟女生在一起了吧?

6.無性戀就是沒感受過性的美好,真的好可憐。

7.得愛滋就好好保重不要出門,否則對別人來說很危險。

8.我想說你坐輪椅不能做愛,所以才沒有跟你分享A片。

9.做自己是很好,但女生還是要保守一點。

Q:就讀社工,妳可以選擇幫助各種類型的弱勢,為什麼異性戀的妳選擇走上街頭、投入同志運動?

A:過去「同志」都只在我的想像裡,我對他們的認識往往來自於聽說、耳語。在熱線直接接觸到活生生的同志和他們的故事,才真正意識到同志的存在,忽然發覺以前所認為的,其實不是真的,這對我衝擊很大。社工是一個需要跟人相處的工作。要幫助人,某個程度必須先覺察自己的偏見,否則很難跟案主溝通。

身為女性,雖然對父權壓迫很熟悉,多少明白社會體制不公。但異性戀的生活一向理所當然、非常單一,不太會去想到有什麼「異性戀霸權」。即使是上課或在社工助人專業領域的環境中,也少有多元性別敏感度。

在熱線工作,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看見有人因為喜歡的性別不一樣,就要花很大力氣去隱藏自己、去假裝,有的因此被家人趕出去、有的受到家暴或是霸凌,在他們身上發生的種種不一致都令人心疼,這些生活經驗跟我的差太多了。因為一直在這裡擔任義工,感情深厚,就一腳踏進同志運動。

異性戀霸權

異性戀霸權是一種以異性戀為中心的觀念,這種觀念將異性戀視為自然傾向,並將異性結合視為理所當然的義務,因此,所有非異性戀的都被認為是異常的或是負面的。這種觀念的常見例子包括:將未表明性向的人視為異性戀、假設兒童未來的結婚對象為異性、在談論性教育時只談論異性戀的性行為、認為一個人如果是異性戀會比是同性戀來得更好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Q:在妳的生活圈中,有反對同志婚姻的親友嗎?他們反對的原因是什麼?

A:現在朋友圈大多支持同婚。不過大學時期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是基督徒,我到熱線實習的時候,她也很高興的介紹一個輔導同性戀的宗教機構給我認識。當時我們有過討論,她說她不會激烈到跟其他敎友一起走出去反對同婚,但始終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各自知道彼此的立場,我們從此卻也開始避開這個話題。

我的媽媽其實也沒有多贊成同婚,長輩們抱持的都是「陰陽調和」啊、「天理天道」啊這種傳統觀念,他們的反對通常基於對同志的不了解,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溝通。

Q:在同志運動、婚姻平權推動的過程中,遇過什麼阻力或挫折讓妳印象深刻?

A:大概兩年前吧,還沒有開始公投連署的時候,有一次下班跟同事一起去逛花市,路上碰到護家盟成員發送性平教育傳單,傳單上印著我們義工的照片,搭配斗大文字「你知道學校在教什麼嗎?」我們踟躕了好一陣子才鼓起勇氣,決定上前溝通。

「這張照片是我們的義工,請問是不是有什麼誤會?」雖然氣氛一度有點劍拔駑張,但也有一位態度和緩的女士願意對談,只是在過程中總是不斷跳針「家庭本質」、「一男一女」,即使我提出單親家庭的案例,對方仍無限迴旋:「只要家庭教育做好就不會這樣」。

雖然對方不肯說破,但我卻明顯的感受到他們依循著自己的宗教價值,去反對同性戀的存在。這讓我很難過。觸及法律、制度的議題,就應該用公民社會的方式討論,而不該只是因為討厭就反對,拿一些不是事實的東西疊加在議題上。

同志熱線校園演講場次,從前年五百多場,銳減到今年不到兩百場。圖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提供

Q:妳認為大家不認識相關議題的原因是什麼?

A:主要是近年反同婚的一方有系統的動員,整個社會難免產生壓力。過去《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路後,同志熱線就展開校園演講、宣導課程,現在年輕世代對多元性別的包容、對同志看法越來越正向,就可以看出我們多年來深耕教育的成果。

但校方近年來開始反映宣導課程被家長投訴,熱線 2016 年還有五百多場演講,去年掉到兩百多,今年可能連兩百場都很難保住。過去支持校園宣導的老師告訴我們,現在正在鋒頭上,真的做不了。宣導管道受到限縮。

圖片來源:中央社

Q:之前龍安國小因家長抗議暫停借閱《穿裙子的男孩》引發討論,妳對目前學校實施的性平教育有什麼看法?

A:過去我到國外參訪,當地教育者說:「營造每個孩子都能自在、安全的環境,就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去看見各式各樣的學生、照顧他們,我認為這還僅僅只是符合教育工作者的低標而已。

現在學校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被家長把持。怎麼可以因為家長抗議,而取消或是轉個彎去進行對孩子來說重要的課程?即使只有一個學生因此受傷,對我來說都是很嚴重的事。更何況「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憾事都還殷鑑不遠。

Q:假設「愛家公投」最後通過,妳認為會對性平教育或學齡中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或衝擊?

A:我最擔憂的其實是關於性平教育的公投案。婚姻平權無論哪個公投案通過,至少都會有一個結果。但是「性平教育」卻很沒有保障。

的確很多性別氣質與眾不同的孩子在過程中受傷、沒辦法長大,2011 年鷺江國中生楊允承輕生的悲劇,甚至發生在一個已經有性平教育的年代。如果未來沒有了同志方面的性平教育,接下來也許我們會面臨到一個世代,是我們必須從頭努力再來過的。

教育不是馬上可以看到效果的東西,或許愛家公投通過後不會立即發生什麼。但我們好不容易走了這麼多年,有了一點點成果,未來可能會變成什麼都沒有,這是我一想到就會覺得很可怕的事。

阮美嬴(右)曾到國外參訪,參加同志大遊行。(圖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提供)

Q:愛家公投提出同性婚姻另闢專章或專法,不要直接入《民法》,妳有什麼看法?

A:不能接受。

這對非同志或是稍微認可同志的族群來說,或許會覺得有東西就好了啊、可以結婚就好了啊。但是對方沒有揭露直接入《民法》和另闢專法的差異。另闢專法或專章,目的就是削弱同性婚姻構築家庭的權利,像是配偶權利義務和孩子的部分。在本質上就是一種「不一樣」。

我記得去年 5 月 24 日同婚釋憲成功的時候,同志的爸媽當場哽咽說:「我的孩子終於可以跟大家一樣了。」將心比心,讓同志覺得自己被接納,也讓同志的父母覺得自己孩子被接納。既然要修法,有機會一次修好為什麼不一次修好?

Q:如果「婚姻平權公投」沒有通過,或「婚姻平權公投」與「愛家公投」同時通過,妳怎麼想?

A:這本來是一場不需要打的仗。

人權本來就不應該公投,這是政府失職,政府沒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讓社會必須靠公投幫他們做決定。藉由人民的對立達成所謂「社會共識」,由政府坐收漁翁之利,我認為不是很恰當。

當議題呈現兩端爭執,對於中間都是很大的壓力跟張力。最後不管結論是什麼,社會上都會有一群人受傷,而整個修復過程也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

婚姻平權公投 2 案,9 月 4 日遞交連署書到中選會
圖片來源:中央社

Q:對於還不了解婚姻平權、多元性別價值的人,建議他們透過哪些管道來接觸呢?

A:網路上有很多公開資訊,如果想要正確的認識婚姻平權,建議可以到「婚姻平權大平台」,關於性平教育,可以到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參考。

希望民眾要是看到什麼奇怪的新聞、訊息,要多想想、多查證,現在有TFC事實查核中心阻絕錯誤資訊掩蓋議題,可以多參考。

Q:對於反婚平、同志教育的一方,妳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

A:整個社會對待這個議題的態度,都太輕忽了。

希望各位想想,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在影響一些生命。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