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823水患省思流域治理 法制局建議推平台機制

圖片來源:中央社

立法院法制局研究指出,今年 823 中南部水患顯示水利工程手段的侷限。法制局提出 5 項策進建議,首要推動流域治理平台機制,明確規範各級政府權責分工與合作架構。

立法院法制局 9 月提出「從 823 中南部水患省思流域綜合治理」研析認為,8 月下旬中南部連續多日暴雨造成許多地區嚴重淹水,外界質疑政府投入龐大治水預算,似乎成效有限。但客觀而言,治水後區域排水的承受雨量確實已大幅提高。

法制局研究認為,當前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存在著河川流域管轄事權分散、治理策略偏向排水硬體設計、空間規劃對「水患防治」與「水資源利用」整合不足、減災所採的非結構式策略及公共參與機制仍待加強等問題,會影響治水成效。

以治水分工為例,法制局指出,極度繁複,中央主管治水事權,又依業務性質分散在不同部會掌管,農業體系是農業委員會、水保局、林務局、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水利體系是經濟部水利署、縣市政府工務局或水利單位,都市防洪體系是內政部營建署、縣市政府工務局或都市計畫與城鄉發展單位,跨部會且位階不一。

如何策進治水成效,法制局建議,推動流域治理平台機制,明確規範各級政府權責分工與合作架構。

再者,立法院法制局認為,應重新賦予流域綜合治水的發展定位與推動思維。

法制局也建議,應檢討現行流域綜合治理計畫,「據以推動河川全流域的出流管制及土地開發利用或變更使用計畫」,作為後續相關治理計畫的規劃設計參考。

另外,鑑於各地區遭遇水患的主因不同,成因可能多元且複雜,無法單憑水利工程手段解決,法制局建議,防減災及治理方法應納入工程外的其他非結構式策略。

立法院法制局強調,在水資源保育、生態環境保育與水災防治的議題上,重視民眾參與已是世界潮流,政府應建立獎勵機制,鼓勵民眾參與,使得治水策略的形成能貼近社區的尺度,以找到最符合在地、有效的與水共生的措施方法。

依立法院組織法第 20 條規定,法制局掌理:關於立法政策的研究、分析、評估及諮詢事項;關於法律案的研究分析、評估及諮詢事項;關於外國立法例及制度的研究、編譯及整理事項;關於法學的研究事項;其他有關法制諮詢事項。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